为何我国古代造出的汉字是方块字,而西方人则用字母构造文字?

如题所述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因此,其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也有非常好的传承系统。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文字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变化也不大。最大的变化,是在汉字从小篆发展的隶书的时候,为了适应书写工具的需要,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不过,改虽然改了,但是脉络并没有变,方式并没有变,还是那样的方块字构字方式。接着,汉字从隶书到楷书,变得更加规范而方正。

西方文字就不一样。西方文字的源头是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古玛雅文字等等。但是,这些文字并没有发展下来,由于战乱,古老文明被截断了,古老文字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先前文字的构字方法、构字系统也完全没有了。后来的人,要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字,只能重新来。而重新来,则只能采用表音的办法。为什么呢?因为表音就是文字对语言的模仿。古老文字没有了,但语言传了下来。也就是说,西方人能够传承的,只是语言,只是声音。因此,文字也只能在语言上下功夫,采用表音的办法。

无论是汉字还是西方文字,最早都主要是用刻刀,刻在比较硬的东西上。龟甲、兽骨,石头、泥板等等。不过到了后来,中西方的书写工具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发明了毛笔,用毛笔把文字写在竹简上。西方则用的是芦苇笔或者鹅毛笔,把文字写在羊皮纸或者莎草纸上。

这样一种文书写工具的不同,因此,对字的要求就不一样。写在竹简上,竹片是一片一片的,必须从上到下写,而且字必须是方方正正的,否则的话,就没办法把字写清楚。虽然中国那时候也有帛书,写在丝绸上。但大多数还是竹简。

用鹅毛笔或者芦苇笔写在羊皮纸和莎草纸上。那就不必从上到下,而只需要从左到右就可以了。而且,由于鹅毛笔和芦苇笔的笔尖都比较细,因此,不适合画成方形,并排成一列更恰当。

中国是一个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国家,四周都处在一种阻隔之中(东和南是大海,西边是高原高山,北边是沙漠戈壁),因此,中国人的文化是向内收的。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就像一个四合院围城的房子,或者是有边界的井田,文字所表现的正是中国人对于天下,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图景,是一种比较安定的。方正的,就是这种四海拱卫一个中心的心理影像、生活图景。

西方则不一样。西方的地域没有中国地域这样的结构特点,四周都是开放的,没有边界的。而且西方地域的变动很大,同样一个地方。一会儿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给占领了,一会儿又是另外一个民族另外一个国家给占领了。因此,西方人的心理影像就是没有边界的,就是流动性的。反映在他们的文字中,就是像流水一样往前奔腾的字母排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9
而且西方地域的变动很大。因此,西方人的心理就是没有边界的,就是流动性的。反映在他们的文字中,就是像流水一样往前奔腾的字母排列。
第2个回答  2019-09-09
中西方文明的熏陶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字。
第3个回答  2019-09-09
西方人能够传承的,只是语言,只是声音。因此,文字也只能在语言上下功夫,采用表音的办法。
第4个回答  2019-09-09
因为地域不同,人文不同,所以文化也会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