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养老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如题所述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等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农村,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 养老问题。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笔者对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杨集村的农户和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杨集村是江苏省西北 部的一个行政村,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全村总人口3 560人,人均耕地约0.04467公顷(0.67亩)。由于这里属黄泛区冲积平原, 土壤多为砂土,耕地适用于果树种植,村民的全部农业收入依赖于果树种植。由于果品收入远远高于粮食收入,所以杨集村所在的大沙河镇成 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乡镇。  

一、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中国正迈入一个老龄化社会。所谓“老龄化社会”,通常是指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的 社会状态,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中国老龄化进程正逐步加快,全国总人 口为1 339 724 852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 831 709人,占8.87%。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中国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显然,在未来的30年 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家庭趋于结构简单化、规模小型化,农 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家庭养老模式一直是中国农村养老的支柱方式。这种养老保障体系的 存在有着历史渊源和客观必然性。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族族群式生活是传统农村社会生活和治理的重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 中国农村家庭的义务和神圣职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空巢家庭增多,农村原有老年人养老模式 被打破,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来的一项伟大历史任务。农村养老保障作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国务院于2009年6月24日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 指导意见》,并随后召开了全国新农保的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另外提出了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 目标,为全国农村老年人享有全面的社会保障勾画出美好蓝图。不断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更好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此,深入考察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健全与完善农村养老的途 径和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   

养老,即奉养老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经济能力、自理能力等逐渐减退,需要依靠子女、亲友和社会的奉养。这种奉养不仅是提供物 质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愉悦。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模式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通过调查发现,家庭养老是 当前存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养老方式,显然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农村经济状况、老年人价值观念等有很大关系。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老年人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农村养老依然面临很大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村养老的经济来源不足   

经济保障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首要因素。经济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养老的质量和水平。由于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收入不 断减少,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中,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花费和服务主要由子女、配偶等近亲属来提供。

调查发现,杨集村100%的 老年人拥有养老保险金,其收入为60元/月。根据《关于印发丰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丰政发[2010]42号)的规 定,农村适龄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最低60元,支付终身。年满60周岁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农村居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但是,多 数老年人反映,每月60元的养老金仅能充当零花钱,对于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杨集村受访的老年人多数是长期从事农业 劳动。自然条件优越的杨集村大面积种植了果树,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的走低,农药、化肥价格以及人工成本的日渐提高,农民的净 收入所剩无几。在这样一个相对富裕的村子,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也仅是刚达到温饱,用老年人自己的话说“刚够吃喝”。  

(二)农民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 

谁来照顾年迈的农村老年人,在现实中成为了农村养老过程中一个重要话题。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并不单纯地指在老年人躺在病床上 或不能自理时的照顾,而是包括老年人全部的生活过程。对于老年人来说,衣食住行、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嘘寒问暖胜过钱财物质的供给。

然 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虽然脱离了贫困状态,但在较多的地方仅仅是达到了温饱水平。市场经济冲击、物价上涨、收入增长缓慢等生产生活的 压力使每位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把时间全用在农活和出门打工上。能够守望子孙、得到子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成为了农村老人的一个奢望。许多 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或经商做生意、或外出打工挣钱,才能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婚嫁费用以及家庭的日常开支。

而农村劳动力外出营生的工 作,如运输、加工、建筑、修理制造等行业,一般都是工作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造成与家中老年人的长时间分离。例如,张某YJC —L,男性,47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在山东从事建筑行业,每次出去打工3~4个月,每年累计打工时间9个月左右。果树农忙时回家 料理果树,果品收获后为卖得好价钱而亲自四处营销。

因此,无论在外打工还是在家营生,很少有时间陪伴、照顾年迈的父母。妻子YJC— M,48岁,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在本地一些加工企业兼职打工赚取一些收入,供养两个孩子在外住宿上学。一对老人平时自己照顾自 己,除非重病在床,儿女们请假回家或中断打工来照顾老人,否则,老人也不会同意他们留在家里照顾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3
农民每月仅有100多元的养老金,根本不够维持生活,如果身体不好,很难有好的晚年,只能依靠儿女。可以适当增加农民的养老金,增加养老福利机构。
第2个回答  2021-03-13
在谈到养老问题,子女为养老出现子女不和为多数,比如说老人有疾病行动不便需要就医,虽说有社保可以报销,轮到子女照顾就会出现分歧,谁照顾的多了少了,应该提倡膳养老人子女人人有责
第3个回答  2021-03-13
现在国家也给农村的老人发放一些养老金,帮助他们来缓解养老的压力,其实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子女来养老,还好国家有养老保险政策支持,每个月可领到几十元钱的基础养老金。农民年纪越来越大,种地不能长久,建议承包土地,每年每亩地也有千元的承包费用,这样生活才有保障。
第4个回答  2021-03-13
农村老人因为晚辈都需要在外打拼,导致老人无人照料,生活比较艰难 ,国家现在已经提倡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比如养老院的服务日益完善,还有家庭养老的的责任重视,都是会越来越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