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国河间国沿革史

如题所述

河间这一地名在战国时期的赵国时期就已经有记载。秦朝时期,这片区域隶属于巨鹿郡。到了西汉初期,河间郡被划入赵国的管辖范围。汉高帝时期,从赵国的巨鹿郡东北部分置出了河间郡,仍旧是赵国的一个支郡。然而,十二年(前193年)时,河间郡的西北部被划归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河间王刘辟疆被封,他分得了赵国的河间郡,从而成立了河间国。十五年后,河间王刘辟疆去世,没有子嗣,河间国被撤销,恢复为郡。同时,河间郡的部分区域被划分为广川郡和勃海郡,郡的领地大幅减少。景帝二年(前155年),河间王的位置被皇子刘德接替,河间国再次设立。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和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河间国的设立和撤销交替进行,直到治所迁至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王莽时期,河间国被废除。

东汉时期,河间王的封号再次启用,西汉河间王刘邵在建武七年(31年)被封。十三年(37年),河间国被撤销,其地并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刘开被封为河间王,重新设立河间国,管辖十二县。到了桓帝延熹元年(158年),河间国的一部分领土被划给博陵郡。献帝建安年间,曹操划分河间国和勃海郡,设立了章武郡。

魏朝时设置了河间郡,西晋时期则设立了河间国,将乐成县改为乐城县。北魏时期,河间郡改为国,郡治设在武垣县,隶属于瀛州。隋朝初期,河间郡被废除,瀛州设立。大业三年(607年),瀛州被撤销,重新设立了河间郡,治所设在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市)。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在平定窦建德后,河间郡被废,改设深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