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诗经原文翻译

如题所述

鹿鸣诗经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视,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诗经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 :

1.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2.苹:D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D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4.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5.周行(hán):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8.视:同"示"。f:同"佻"。

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10.旨:甘美。

11.式:语助词同"宴"。敖:同"遨",嬉游。

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13.湛: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7

鹿鸣诗经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翻译为:
群鹿呦呦鸣叫,在吃郊野艾蒿。我有善美宾客,弹瑟且又吹笙。吹笙且又鼓簧,献上币帛竹筐。他人因喜欢我,为我阐示大道。群鹿呦呦鸣叫,在吃郊野青蒿。我有善美宾客,美名昭彰无比。

示民莫要轻薄,君子仿效为法。我有香醇美酒,嘉宾宴饮遨游。群鹿呦呦鸣叫,在吃郊野芩草。我有善美宾客,弹瑟且又鼓琴。弹瑟且又鼓琴,安和且又快乐。我有香醇美酒,嘉宾宴乐悦心。


《鹿鸣》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饮款待“嘉宾”的盛事场景。《毛诗序》认为是君王宴请群臣,“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此后学者基本都赞同此观点。曹操《短歌行》曾直接引用本诗前四句,亦见本诗影响后世文学之大。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大部分运用了叠咏手法。三章皆以鹿鸣食草起兴,营造了一种祥和欢悦的氛围。而后便开展了弹琴、鼓瑟、吹笙等奏乐活动,这是礼乐文化在宴会上的重要体现,也是必备元素之一。最后上升到“示我周行”“视民不恌”的高度,体现出道德教化在上古治国理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