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铁农具、牛耕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铁农具、牛耕广泛使用:

秦汉时期已较广泛使用铁农具与牛耕,人们认识到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盐铁论·水旱》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西汉铁农具的地区,黄河流域有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长江流域有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珠江流域有广西、广东、贵州。此外,还有辽宁、福建等边远地区。主要铁农具因地而异。

《淮南子·主术训》说:“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耜耒而耕,不过十亩。”大约在汉武帝以前,耕作方式仍然以使用人力为主。为了促使牲畜繁殖,封建国家对盗马与盗牛者给予严厉处罚。武帝初年,民间牛马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许多地区“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牛耕的主要方式是二牛抬杠,即《汉书·食货志》所说的二牛三人的“耦耕”。但在一些“地势温湿,不宜牛马”的地区,农民仍然用人力耕作,负担而行,劳累而寡功。考古资东汉铁制农具出土地区比西汉进一步扩大,新疆等地也发现了型铧。从出土的画像石和壁画可以看到,东汉耕犁的结构比西汉也有了改进。江苏睢宁双沟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的犁铧,装在犁床之上另一部件的前端与犁箭交叉,表明可以上下移动,用于控制深浅。

农业生产的发展:

(1)生产技术:赵过“代田法”。将一亩耕地分为三甽(沟)三垄,耕作时甽垄逐年代换以恢复地力,从而提高粮食产量。成帝时人氾胜之著有农学专著《氾胜之书》,对当时农业生产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特别是根据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探讨了精耕细作的先进技术。书中在代田法基础上提出了“区田法”,这是一种园艺式的集约耕作方法,掘坑点播,对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行距、株距和深度,对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等环节也都有很高要求,可使单位面积的收获量成倍增加。

(2)水利工程:武帝时,关中形成水利灌溉网。白渠沟通泾、洛。井渠。中原种植水稻,主要就是依靠这些水利灌溉。北方凿井灌溉普遍。最重要的工程是治理黄河。东汉王景、王吴治理黄河成效显著。关东及长江以南,陂池灌溉工程续兴建。邓晨、鲍昱、杜诗。王景修复芍陂。马臻修山阴镜湖。

(3)谷物加工工具:两汉之际出现水碓。

(4)提水工具:东汉未年,出现翻车、渴乌。

农产量的提高:西汉垦田数827万顷,人口5956万。东汉垦田数略少,隐匿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8
秦汉时期已较广泛使用铁农具与牛耕,人们认识到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盐铁论·水旱》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考古发现西汉铁农具的地区,黄河流域有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长江流域有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珠江流域有广西、广东、贵州。此外,还有辽宁、福建等边远地区。主要铁农具因地而异。总的说来,主要有犁铧、铲、镐、锹、锄、镰、耙、刀等。犁有大、中、小多种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地质和耕作要求
第2个回答  2022-04-18
当时的井田制根本就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导致劳动力得到发展,推动社会完全进入大变革的时代,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3个回答  2022-04-18
在秦汉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发展方式是比较广泛的,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就是关于这方面的创新和发展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