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上看他吃大碗这个句子中的宾语和动词的关系是

如题所述

施事、受事是从语义的层面说的;

而主语、宾语是从句法的层面说的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削苹果。(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文章写好了。(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


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挖了一个坑。/来了一个客人。/写毛笔。(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


  1、 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他在看书。/小狗啃完了骨头。/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  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张三修桌子。/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我们是教师。/小王成了大学生。


  4、  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  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烙饼。/做烟斗。/打毛衣。/盖大楼。


   6、 工具:只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


       写毛笔。/喝小杯。/用烟斗抽。


   7、方式:指动作行为的方法、形式。


       讲普通话。/游蛙泳。/寄航空。


   8、 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离开车站。/回南方。/定居美国。/去十三楼。


   9、 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过国庆。/混日子。


   10、目的:(为、为了)


        赶火车。/准备考试。


   11、原因:(因为)


        计较报酬。/养病。


   12、材料:(用)


        浇水。/窗户糊上纸


   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使)


        端正学习态度。/麻烦你。/震惊全国。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对、向)


        鼓励学生。/祝贺张三。/同意他的意见。

文章摘抄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0920224/article/details/4250650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