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之若此各个字的意思

如题所述

求闻之若此:求——寻找;闻——听到,引申为知道;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若——像;此——这样,指”以讹传讹“这件事。

1、出处

“求闻之若此”出自吕不韦的《穿井得一人》的“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意思是: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2、原文及释义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释义: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之”的用法:

1、作动词
例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动词,到、往)

例2: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2、作代词
例1: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

例2: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3、作助词
例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助词,的)

例2:女子之嫁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3:何陋之有。(助词,提宾标志)

例4: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5:公将鼓之。(助词,调节音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