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了那么多名人?

如题所述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多战乱。

夹谷之会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虽是邻邦,但齐国势大,鲁国势小,齐国常欲挟制吞并鲁国,鲁国只得辗转依附周旋,双方时战时和。鲁定公十年(前500)夏,齐鲁在夹谷(今山东莱芜南)举行会盟,约定讲和。孔子以大司寇身份陪同鲁定公前往。盟会前,犁弥与齐景公谋划,认为孔子"知礼而无勇",欲趁机劫持鲁定公。孔子则劝谏鲁定公"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

盟会上,齐人刚要上前劫持,孔子挺身而出,一边指挥甲士掩护鲁定公后退,一边仗义叱责齐景公,说他这样做"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齐人又派乐者倡优侏儒上前表演,戏弄鲁君,孔子即命将这些人诛杀,斩断手足,赶下场去。缔约时,齐人提出:"齐国出师征讨,鲁国必须以甲车三百乘相从。"孔子坚辞不让说:"齐人不归还我汶阳之田,鲁国断难从命!

"齐君为孔子的"仁者之勇"所震慑,未敢再轻辱鲁国,将原先所侵占的郓、讙、龟阴等汶阳之田归还给鲁国。夹谷之会是齐鲁两国的一次著名的会盟,盟会上孔子屈强国、正典仪的凛然大义,被称为是"圣人之大司"。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经过长期的争霸战争,晋国的大权渐渐落在范、中行、智、韩、魏、赵六家卿大夫手里,称为"六卿"。各卿族之间互相兼并,范氏﹑中行氏先后被灭,剩下智、韩、魏、赵四家,其中以智氏最强。

智氏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韩魏皆给,赵氏独拒。智氏于是联合韩魏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围攻赵氏晋阳城,引晋水淹晋阳。城中粮草断绝,百姓易子而食。赵襄子派心腹重臣张孟谈深夜出城劝说韩魏两家倒戈。韩魏本受胁迫,赵氏若被灭,势必祸及自身,遂与赵氏结成同盟,反攻智氏,放水倒灌智军大营,擒杀智伯瑶。

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智氏封地,史称"三家分晋"。至此,称霸春秋时代的最大强国晋国日落西山,地盘只剩下国都和曲沃。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徒有虚名的周王室正式册封赵、魏、韩为诸侯,时称"三晋",与齐、楚、秦、燕并列七雄,战国时代由此拉开大幕。

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指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田氏原是妫姓陈国的后裔。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嫡庶争立,公子完逃奔齐国,齐桓公任其为工正,掌百工之营,是为陈氏在齐国立足之始。

古音"陈"通"田",故陈氏又称田氏。齐景公三年(前545),公子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再与鲍氏一起消灭了栾氏、高氏。田桓子为赢取民心,凡公族无禄者则私分之邑,国人孤贫者则私与之粟,博得了公族和国人的支持。

齐景公时,公室腐败,赋税沉重。田桓子之子田乞实行"大斗出、小斗进",齐民归之如流水。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国、高二氏立公子荼为国君。田乞发动政变,赶走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为国君,自立为相,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田乞死后,其子田恒(田常)代立为齐相,不断扩大田氏的影响。公元前481年,田常发动政变,杀了齐简公和许多强宗贵族,另立齐平公,又通过"修公行赏"等亲民政策,成为国民人心所向。到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公元前391年,田常四世孙田和将齐康公放逐海上,只留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田和成为齐国实际上的国君。

公元前386年,周室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病逝,姜姓遂绝其祀,国政全部沦入田氏之手,仍以齐为国号,史称"田氏代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