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予版的水浒传与原著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谁说的最多就把分给谁!

如题所述

虽然由香港导演执导,张涵予饰演宋江的新版电视剧《水浒》才刚刚开拍,关于它和拍摄于1996年的老板电视剧《水浒》的差异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对原著内容,尤其是主要情节的大幅度改变。
  在新版电视剧《水浒》中,鲁达拳打镇关西完全是处于自卫;武松血溅鸳鸯露完全没那回事;宋江娶阎婆惜纯属一片真情;李逵更是不存在滥杀无辜的事情;当然更重要的是,宋江在剧中一改往日一心向上爬的官迷形象,而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甚至是大仁大义,完全为为兄弟们着想的真正大哥……
  总之,在新版电视剧《水浒》中,所有粱山好汉以往的负面东西全被去掉,剩下的是一帮毫无瑕疵,光彩照人的“高、大、全”形象。
  这的确让人大感疑惑,因为拍摄于1996年的老版电视剧《水浒》中,不但所有粱山好汉们的负面,甚至是血腥的东西几乎全被保留外,对于宋江的刻画和表现完全遵照毛泽东当年评《水浒》的调子,即不折不扣的奴才。他的行为和奋斗目标都极为鲜明地指向升官。为此,他不惜屡次请求朝廷招安并率兵征剿方腊,导致整个粱山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他本人最后也中毒身亡,临死前还不惜拉上李逵垫背。
  总之,在老版电视剧《水浒》中,宋江是一个不折不扣一心向上爬的奴才,是断送粱山最终走向悲剧的罪魁祸首。
  但有意思的是,在事隔十三年后的新版电视剧《水浒》中,所有这一切竟然都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我们先不评论这样做的对错,我们只想就造成这种转变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
  无疑,按照一般思路,既然是剧情出现改变,那原因当然是在编剧身上,而该剧的编剧,某电影制片厂的文学部主任也一再发表自己的关于改编《水浒》的种种高见。的确,像这种身为国家干部的编剧几乎无一例外承担着为全国人民把好思想关的重任,对他们而言,所有公映影片中的人物最好全是雷锋再世。因此,将粱山好汉们身上的刺和角全都拔去,再来一个道德上的彻底漂白,的确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但是,从有关资料来看,原因似乎又不在这位主任编剧身上。因为该剧的投资方并不是他所在电影厂,他说到底只不过是拿钱完成别人的意图罢了。最直接的证据是,该剧的制片人和当时该剧的导演吴子牛就夸剧本写得如何之好,之后该剧的策划之一宁财神也公开夸奖温某的剧本如何棒如何豪气冲天。因此,说到底,新版电视剧《水浒》之所以出现剧情大幅度变动的事情,其真正原因并不在这位主任编剧身上,或者说就算他是真正当事人,那他也不过是某种集体长期压抑情绪宣泄的代言人而已。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大凡封建王朝在创立之初,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人们个个专心进取。但是,经过几十年后,情况便不一样了。
  首先是土地、山林、湖泽等社会财富逐渐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剩下的是数量庞大的少地农民。其次是国家重要的官职完全被占完,剩下的是数量庞大的闲置或边缘化了的知识分子。当然最要命的是,这种情况显然不可能改变。
  开始人们还比较乐观,还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但时间一长就憋不住了。一种仇恨心理不但萌发,而且迅速蔓延。由于人数众多,很快就在社会上形成一个人数可观的愤怒团体。同时他们看清了,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去!这辈子要想真正活出头的话,不采取点非常手段是绝对不行的!
  一开始只是一种情绪,即——焦虑,之后就开始变成一种明确的仇恨,即——仇富;随后就开始付诸行动了,即——杀富;最终达到目的,即——致富。
  大凡是头脑正常的人都能看出,这种由焦虑到仇富,杀富,致富的过程无疑是极其野蛮和暴力的,是一种极端仇恨下的表现,它虽然能让少数人摆脱贫困,但最终给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极大的破坏。但遗憾的是,由于封建社会自身难以摆脱的种种矛盾,使得每一个封建王朝必然以大动乱结束,而在这过程中,往往是谁心狠,谁下手快。谁能杀人谁就能一夜暴富甚至是君临天下。因此,这种原先看来极端野蛮的行为不但在人们心目中变得合理起来,甚至成为底层人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所在,并最终在《水浒》一书中得到了最集中、最系统、最深刻地表现。
  纵观《水浒》中的所有主要人物,几乎全是身处社会边缘和最底层,在他们身上无不弥漫着一股子对前途绝望的气息:史进因为绝望而加入山贼;鲁达因为绝望而轻率杀人;林冲因为绝望而落草为寇;杨志因为绝望而啸聚山林;晁盖因为绝望而抢劫财物;吴用因为绝望而策划犯罪;宋江因为绝望而结交江湖;武松因为绝望而大开杀戒??????但当最终他们在粱山泊凑到一起后,便有组织的开始向社会大规模报复,毫不客气地将祝家庄、曾头市、大名府、东平府等地的财富劫掠一空,从此终于过上了“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日子,往日的压抑终于一扫而空。而他们在犯下这一系列大罪后,竟然还能被朝廷招安,个个官居高位,彻底摆脱了以往的卑微身份。
  当然,最让人称道的是,《水浒》一书彻底将“焦虑、仇富、杀富、致富”这种暴力掠夺行为变得合情合理、甚至名正言顺。简单的说,因为这个社会“为富必不仁”、“为官必贪污”,因此,“不义之财,取之何碍”。而所有这一切,全都是“替天行道”!无疑,这种将暴力掠夺行为合理化、神圣化的作法对于大量底层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次文化启蒙,也正因为如此,《水浒》成为了底层人们失意焦虑时不折不扣的《圣经》。
  当人们仕途顺利,财源广进,发家致富,对未来充满信心时,会对粱山好汉们极度排斥,甚至是恨之入骨,咒骂《水浒》作者“三代皆死”,而一旦官场失意,前途渺茫,久居人下,捉襟见肘、身居边缘时,便开始对《水浒》津津乐道,对其中人物命运深感共鸣,尤其对他们的作法大加赞赏,一旦风吹草动,便立刻效仿。总之,发达富贵时骂《水浒》,失意穷窘时爱《水浒》赞《水浒》学《水浒》。
  了解了这一切,我们就能明白新老版电视剧《水浒》差异的真正原因。
  老版电视剧《水浒》拍摄于1996年,当时“国学热”还踪影全无,人们,尤其是文化精英们对于市场经济集体抱有一种盲目乐观心理,认为只要走入市场经济,大家就会迎来一个集体富裕的美好时代。
  因此,人们对于传统文化遗产,基本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批判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老版《水浒》的编导们毫不留情地将宋江定位在一个典型的一心向上爬的底层小官僚上,重点突出了他如何因为沉溺权势,最终将整个粱山葬送的过程。整部老版《水浒》完全成了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山东人对它大为不满。
  而时隔十三年后的今天,情况便完全不同了。
  人们经过在市场经济中的几番打拼后,显然已经体会到市场经济并不是一个幸福乐园,相反它却是一个时时都会让人命运大起大落,需要拼尽全力的残酷战场,原先的乐观情绪现在变成了复杂的感慨。而对于大多数苦苦打拼,但成效有限,发财,尤其是发大财渺茫的人们来说,就已经不再仅仅是什么感慨,而伴随着牢骚和怒气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将目光投射到《水浒》上时,一种久违了的情感顿时油然而生!
  的确,多么熟悉呀!“为富不仁”、“为官则贪”;多么亲切呀!宋江大哥的仗义疏财;多么温暖呀!弟兄们的亲切关怀;多么美好呀!亲如一家的粱山泊;多么豪迈呀!替天行道;多么痛快呀!黑旋风轮起双斧排头砍去……
  所以,干吧,拍出一个光彩照人的宋江大哥,拍出一群梦中的好汉,拍出一个梦一般的粱山泊,拍出一场痛痛快快的“杀富济贫”、“替天行道”!
  也许该剧播出后会让观众大呼过瘾,甚至会引发一轮新的“《水浒》热”,但它除了让人重温一把久违了的亢奋,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任何一个社会,哪怕是封建社会来说,都不可能容忍那种仇富、杀富的行为,更不能容忍李逵轮起双斧,排头砍去的“痛快”,尤其不能容忍粱山那种靠军事掠夺致富的行为。
  因此,如果说老版电视剧《水浒》虽然偏激,但仍然是理性思考下的产物,因此具有积极意义的话,那么新版电视剧《水浒》完全是传统野蛮暴力激情的回光返照。它表面上虽然除去原著中的一切暴力内容,实际上其真正意图不过是将“焦虑、仇富、杀富、致富”反社会暴力行为合理化,道德化,甚至是神圣化。它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破坏力实在是不可小看,中国真正走向现代文明社会之路仍然崎岖漫长。

参考资料:搜索得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3
1.开头,宋江先出场,公孙胜紧随其后,洪太尉误入伏魔殿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公孙胜讲给宋江听的,108魔君出世也是公孙胜编的故事。截取生辰纲公孙胜先请的宋江。宋江还与公孙胜有一段打斗。
2.王进是林冲和陆谦放走的。 3.史进的出场是在东京,与林冲一起做教头。 4.林冲买刀是和岳父张教头在一起,不是鲁智深。 5.林冲是在发配的路上经过菜园子遇到鲁智深的。 6.阎婆惜要挟宋江的条件从要黄金变成了嫁进宋家老宅。 7.鲁智深的禅杖是五台山长老为他打的,并传授给他杖法,告诉他有三个师兄:林冲,卢俊义,史文恭。 8.卢俊义以前是将军,朱武是他的手下。 9.再打曾头市时秦明中箭受伤。 10.栾庭玉是自杀而死。 11.李逵是自饮毒酒而死,不是宋江让的。 还有很多,包括人物死因都不一样,勤方腊的是武松等等,毕竟是电视剧,当然会有许多改变啦,自己去看吧,我看完了,还不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