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经常反应孩子喜欢告状,到底该不该支持孩子告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可能最近在备考心理咨询师,这个问题让我立刻就想到了一个心理学家的理论: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和科尔伯格一样的心理实验,来判断孩子到底是处于什么阶段,强烈建议试一下,非常有意思。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

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为什么该?或为什么不该?)

海因茨犯了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 为什么?)

(1)前习俗水平(0-9岁)

①第一阶段: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孩子会回答:

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行为准则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从而顺从权威人物

②第二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孩子会回答:

很显然可以发现,这个给阶段的孩子出发点更多的是——自己。

(2)习俗水平(9~15岁)

①第三阶段: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孩子会回答:

可以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从自身需要,发展到了谋求大家或 社会 的肯定与认可。

因此这个阶段又被称为“好孩子”定向阶段,行为倾向是希望被表扬和赞赏。

②第四阶段: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孩子会回答

可以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的道德判断出发点是: 社会 规范和法律法规。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①第五阶段: 社会 契约定向阶段

孩子会回答:

通俗而言,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思考“人情世故”了

②第六阶段: 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孩子会回答:

可以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考虑的是:生命。即他们认为人类的普遍道义高于一切。

由于没有具体的年龄描述,只能猜测。

题主的孩子很可能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或者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若孩子处于这个阶段,则孩子行为出发点是免于被惩罚或者获取奖励,即孩子作出随意告状的行为,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些别的同学做出了一些自己曾经也做过或者权威人士(老师或家长)不需做的事,这样他告状的话就会受到赞扬。

所以家长和老师就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解释,解释为何这种情况我们无需在意、不用告知权威人士(老师或家长)。

同时也不能随意的惩罚或肯定孩子“告状”的行为,这样要不就会“强化”他的行为,要不就会使他陷入自我矛盾中。

若孩子处于这个阶段,则孩子行为的出发点事获取 社会 肯定,即孩子作出的“告状”行为能得到自己大多同学的认可或者老师家长的认可。

因此当孩子经常告状的话,从题主的意思,肯定是这个行为他得到了大多同学的“欣赏”,同时老师也没有及时教育,才会多次这样做的。

所以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同样需要给予充分的解释,但侧重点可以偏向人际关系、外界看法等方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