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论文

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留寒假作业让我写一篇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的论文(2000字),可是她从没有教过我怎样写论文。
请各位教教我怎样写论文
我才上初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1
以下供你参考:
小议《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政治上他高瞻远瞩,军事上他运筹帷幄,思想上他深谋远虑,文学上他才华横溢。他的思想、品格、才干在今天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志存高远自比管乐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成就,那么首先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即理想。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中原豪强并起,诸侯割据。他经常和当时的青年才俊,如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等,交往甚密,畅谈古今,研究学问,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一次他们谈到军阀割据,董卓作乱时,诸葛亮曾尖锐地指出:像董卓、袁绍这些人和颠覆秦国的赵高、篡权窃位的王莽是一丘之貉,不消除这些家伙、国家就不得安宁。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表达了它改变国家割据混战局面的政治抱负。正是以这种理想为动力,才使诸葛亮成长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精炼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在品德操守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刘备未见其人,而先观其行,不免感慨:“此行不枉然”,而亮从出世至死,一生不慕虚荣,不求富贵,安贫乐道,朴素严谨,克己奉公,知恩必报,忠贞不二,鞠躬尽瘁,严于律己。这些高贵的品格着实令人佩服。

“淡泊”、“宁静”从一种境界、一种要求来看,乃是一种道家清心寡欲,修身养性,顺其自然的表现,但并非消极避世,求一生安乐。正因为如此,所以诸葛亮在一生军旅生涯中。时刻以此为戒,提倡俭朴,别无所求。再则,他至始至终一身素缟,初出场时,“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似神仙之概”,在入世以后,虽出将入相,但他每次出战几乎都是同一装束:端坐四轮车,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拿羽扇,一幅高人逸士的形象,而不喜达官贵族的华服丝袍、金银饰物。在封建社会里,像诸葛亮这样身居高位,却能摆脱追求荣华富贵的陋习,出淤泥而不染,始终过着清淡生活的人,实在不多。另外,从诸葛亮在一次北伐途中向刘后主上的一道表里,也可见一般,表中有这样一段话“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四五十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由此可见,诸葛亮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同时,他提倡俭朴时,不仅从自身做起,而且在军营中也如是提倡,这成为他治蜀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屏除杂念,宁静致远。

三、善于言辞谈吐潇洒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诸葛亮为联吴抗曹,游说孙吴,首先与孙权麾下张昭、顾雍等一般文武二十几人进行了唇枪舌剑的交锋。诸葛亮以其出众的睿智,无与伦比的外交辞令,驳得众人无言以对,这就是人人皆知的诸葛亮舌战群儒。

说起诸葛亮来,罗贯中给我们塑造的这个智慧的化身真够有雄才大略的,样样出众,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确值得我们赞颂。

四、严于律己克勤克俭

林逋曾说过:“君子责己”就是说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总是从思想上、道德上、行动上自觉检查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这就是自律,而诸葛亮就是自律的典范。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中蜀国与魏国在街亭作战,诸葛亮派马谡为先锋,不料,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作战布署,致使蜀军大败,诸葛亮不惜把马谡斩首,也要明军纪。

诸葛亮的严于律己,充分体现其品德的高尚,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布署,自作主张舍水上山孤守,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马谡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从用人角度看,身为主帅的诸葛亮用人不当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马谡熟悉兵法,不过是属于纸上谈兵之类,并没有实战经验,刘备曾特别叮嘱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不以为言,由于诸葛亮能引咎自责,认真总结经验,所以更得军民之心。

在军事上,他自律如此,在政事上,他不因身为“相父”而个性张扬,辅政约己爱民,处处自律,堪称表率。在生活上,他克勤克俭“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五、人才凋零后继乏人

都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可惜智者千虑,总有一失,虽然诸葛亮在三国后期一心专著于恢复汉室、统一中原,但常年发动战事,导致国库空虚,人才凋零。而最大的过失便是忽略了后备干部的教育。

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据记载都是有天赋之人,其才智虽不及其父,在当时也算是鹤立鸡群。可惜诸葛亮一心灭魏,专著于朝政,而忽视了子女的教育,白白浪费了一块璞玉。虽然后来诸葛瞻、诸葛尚都领兵抗敌,但其谋略却远逊于魏军的邓艾和钟会之辈,被打的落花流水。而除了姜维之外,便乏善可陈,他事必躬亲,后辈却失去了培养和锻炼的最佳时期,致使酿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20
论文要包括
1、论文题目
2、目录
3、内容提要
4、关键词 3-8个词
5、论文正文
(1)引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你要是高中生的话,写成议论文就行。
拿诸葛亮举例子吧~~~

论诸葛亮的成才之路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之所以成为一代名人,主要是因为他让人敬仰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激励了后人。他的成才之路是如何形成的?试从几个方面加以浅谈:

一、家教优良,为诸葛亮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之所以成才,既有他的社会背景,也有他的家庭背景。他的聪明才智既有他本人的努力,也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家庭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一点也不容忽视,甚至起的作用不亚于其它因素。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的真理巳被人们所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不一定所有人都认识到,它不仅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几代人、几十代人。诸葛亮成才的背后在很大程度上是优良的家庭传统——注重学识,起了重要的作用。诸葛亮系诸葛丰之后。在比较兴旺发达的汉朝,统治时间较长,又比较强盛,就足以说明汉朝的统治手段比较高明,科第制度比较严格,各种管理比较完善。诸葛丰能任汉朝的司隶校尉,就证明了诸葛丰有较深的文化素养,诸葛丰渊博的学识既维护了自己的官职,又以注重学识的思想教育了后人。他的后人成才者较多,即使到汉朝未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仍有诸葛丰之后任重要职位,如果他的后人背离了他注重学识的思想不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从另一方面看,诸葛世家注重学识的正确战略得到了证明,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硅为泰山郡县丞、叔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并和学识较深的荆州牧刘表有旧,这也反映了诸葛亮父辈的才华对诸葛亮成才的影响。顺境中,诸葛世家坚持重学识苦读书,出现了很多成才者;逆境中,兵荒马乱之年,诸葛世家仍未放弃注重学识的传统,千方百计地创造学习的条件。诸葛亮在叔、父去世,自己功未成、名未就,生活特别困难的时候,精神压力没有把他摧垮,他立志在学业上做出成就的决心一点未变,他和弟弟诸葛均毅然选择了开荒度日,牛耕半读的学习生活。所谓诸葛亮躬耕南阳隐居隆中决不是为了避开战乱,贪图清静便于学习,完全是求知欲所支配,是生活所迫。试想荆州牧刘表的儿子为什么不到隆中苦读?难道隆中的办学条件比荆州好?古隆中的生活艰辛是可以想象的,青年人谁愿意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从这些方面分析,诸葛亮兄弟的隆中躬耕生活,既有他的生活条件所限,更重要的是诸葛世家注重学识决心的延续。

二、灵活学习,为诸葛亮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的智慧先天赋予占三,后天学习占七,后天学习是人的智慧取得的主要根源。诸葛亮天赋就很聪明,这种天赋被他的老师黄承彦所全面认识。黄承彦也是在教书实践中对诸葛亮的全面了解才得出的结论。如果他对诸葛亮没有全面了解,不会轻易把自己女儿嫁给诸葛亮。诸葛亮当时比较贫穷,但其志不穷,抱负又大,天赋又高,遇到了黄承彦这样的好教师,就等于展翅高飞时又遇到了顺风。高徒遇到明师哪能不出成果?黄承彦既把诸葛亮当成学生,又把他当做女婿,哪能不尽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得意的学生?诸葛亮的成才也为黄承彦教书拓宽了新路。诸葛亮喜欢讨论式、启发式学习,黄承彦在死读书灌注式上作修改,他不要求自己的学生死记硬背,为学生提供了多讨论、多交流、多实践的机会,在讨论中弄懂疑难问题,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实践中修改理论。著名的《隆中对》很可能是诸葛亮和同学们讨论的中心内容。也是庞士元、司马徽等人的集体智慧,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如果老师的思路不开阔,学生不可能随意去座谈讨论。襄阳地区当时的名人庞士元、司马徽、徐庶等人可能都求教过黄承彦或是黄承彦的学生,在和黄承彦的接触中结交了诸葛亮。这些人思想敏捷,天赋较高,通过不断的交流座谈,既丰富了诸葛亮的学识,也提高了所有人的水平。他们既是有抱负的青年,座谈讨论就不可能避开不谈论朝廷只谈学业,何况古代不可能对老百姓有限制言论自由的严格约束,即使有限制言论的地方,这些聪明过人的青年,也不会逆朝廷的指令顶风硬上。从《隆中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学习面较广,知识水平较高,他学习的内容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也涉及天文地理、传统的道德、伦理等。古襄阳确是人才辈出,是藏龙卧虎之地。诸葛亮处在名师门下、精英之中,他肯定受益匪浅。他在隆中的半耕半读生活也给他交往名人造就了有利条件,他选址隆中半耕半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襄阳名人志士多的缘故。半耕半读并不是特别好的学习方法,对这一位贫穷但有志的青年来说,无疑是一种上乘的选择,也正因为诸葛亮走的是一条非正规学习道路,所以他大胆尝试了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有才华的人经常交流,岂能不提高自己?由此可见,思路开阔定能出成果,灵活的学习方法必会带来大的收获。

三、谨慎择主,为诸葛亮成才提供了政治保障。

汉朝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稍有点才华的青年都为各路军阀所利用,就连庞统、徐庶这些才华极高的青年也在为自己的前途奔东吴、附刘备、依曹操。诸葛亮不是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而是在选主人方面比较谨慎。在军阀割据中,各路军阀都自称英雄,无非是为了取信于民,多招贤纳士。诸葛亮不随便依附军阀,就是棋高别人一筹的证据。凭他出众的才华和叔父诸葛玄与刘表的交情,及兄长诸葛瑾在东吴的影响,他完全可以在刘表手下或孙氏父子处谋个一官半职,但他没这样做。他之所以选择刘备作主人,一是看准了刘备是皇帝后裔便于号令天下;二是看准了刘备手下缺少人才是个空档,自己填补后便于发展,依附刘备后取得成才的政治保障把握性较大;三是看中了刘备有取代荆州刘表的趋势和实力,有成为一方霸主的条件。正因为他对刘备作了全面分析,所以他才设计摆出高不可攀的架势让刘备三次来请,极力为自己成才寻求政治保障。刘备也真正把自己的事业和诸葛亮的才能联为一体看待,“得到了诸葛亮如鱼得到了水”。由此可见这样的政治保障是多么坚不可摧。诸葛亮和许多名人一样,开始并非一帆风顺,他出山不久就遇到了曹操南下、刘备弃妻儿,败当阳长板的挫折。刘备把失败的原因归为“不知曹公骤至,辎重多,行军慢”所致,不谈诸葛亮身为军师的责任。诸葛亮有了这样的政治保障以后,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刘备之所以为诸葛亮提供全面的政治保障,主要是从大局出发,一是刘备确实需要人;二是诸葛亮确是一位技高一筹的贤人;三是刘备的战略眼光比较远。他不但需要诸葛亮帮助自己,更需要诸葛亮辅佐自己的儿子,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缺点大于优点,所以在对待诸葛亮态度上总是敬如上宾,只颂扬他功绩,不追究他过失,这样对施展诸葛亮才华无疑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刘备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熟练地应用了辩证法,即允许高级职员犯错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作,诸葛亮反复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才华不断得到发展。他尽管取得了可靠的政治保障,但并没有滥用职权,总是谨慎行事,忠诚刘备的事业,最终为刘备取得了天下。从古到今,成才之路非常多,有才华的人更多,但有了才华不一定都能成名,即是你的才华再出众,没有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难于施展,这种政治保障一是机遇,二是领导信任。诸葛亮就是及时把握了刘备急于用人的机遇和先主、后主的充分信任,所以他的聪明才智才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南征北战,为诸葛亮成才开拓了发展之路。

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者都经过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发展阶段。诸葛亮的成才之路同样经历了这个不可逾越的全过程。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之所以有显著的成就是与他长时间从事的政治生活军事生涯紧密相连系的。他从出山开始到五丈原病逝,充满了许多传奇故事。这期间他长期生活在上层社会,出山之前受学识较深的官吏影响就较大,视野就比较开阔。他在学业上非常成功,对政治学习有独特的见解。在理论上他正确分析了汉未的局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观点,令所有名人贤士赞叹,就连被曹操称为英雄的刘备也为他鲜明的政治见解所信服。他一生能顾全大局,是他学习政治以后在思想上的反映, 联昊抗魏既是他的政治主张,也是他学习政治的具体应用。他始终不渝地为自己选择的政治目标奋斗,来源于他学习政治以后确立的信念。他政治上成功地方很多,无一不贯穿他灵活机动,审时度势的学习成就。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全面反映了他政治上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他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在运用中从不满足,继续寻求新的发展。他把政治学、心理学相结合,成功地处理了新降将马超与做,隆的关羽内部关系,使关羽深受感动,并为后人所颂扬。正是他有了广阔的政治舞台,才有机会接触各地各类的名人,他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个政治舞台虚心向别人学习。马稷“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作战思想被他采纳以后,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南征孟获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更是反映在各个方面。他对巴山蜀水了如指掌,对平原丘陵无有不通。老练驾驭沙漠戈壁,天文知识、风土民情皆熟记通晓,战略、战术样样精通。他常常行兵布阵总是胜多败少,他多次置名将于死地,使对手首尾不能相顾,他创造许多奇迹,主要来源于各种战场给他提供的实践条件。他从创建西川根据地开始,几乎所有军政大事都是他亲自策划具体部署,魏吴两国的将领没一位有这样好的机遇。他灵活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所以他才熟练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自古以来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军事家,总是有成功者和失败者,成功往往属于那些善于动脑、善于总结的人。所有科学都需要人去钻研,人的成才之路也不会静滞,也是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那么成才的桂冠是属于一些善于取长补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人。诸葛亮成才的重要原因正是他在南征北战二十多年政治军事生活中不断进取开拓总结的结果。如果刘备父子不给他提供用武之地,他也可能会像水境先生司马徽一样默默无闻长期隐居在隆中,即使他头上有桂冠也不会那样光明耀眼。诸葛亮是历史上的名人,是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他成才的背景、条件、机遇和保障缺一不可,但并不否认他本人的努力奋斗。历史演变一千多年,我们也只能粗谈浅议罢了。
第3个回答  2023-05-24
写论文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以下是一些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论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论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论题应该具有足够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并且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关。

2. 收集资料和文献:在写论文之前,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以便支撑自己的研究和论点。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3. 确定论文的结构和框架:在写论文之前,需要确定论文的结构和框架,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4. 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以便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5. 写作和修改:在完成研究和分析之后,需要开始写作和修改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文字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以确保论文质量和规范性。

6. 编写参考文献和附录:在论文最后,需要编写参考文献和附录,列出所引用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并且注明来源和引用方式。

总之,写论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有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论题、收集资料和文献、确定论文结构和框架、进行研究和分析、写作和修改等步骤来完成论文写作任务,同时也需要注意论文质量和规范性,以便获得好的成绩和评价。
第4个回答  2011-02-20
一是确定论题(例如,三国只论农业战争或是)
二是你要表述的观点(例:历朝历代多产兵草充足的地势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等)
三是对正反观点的理解和认识,或是说从正面和反面进行分析
四是你的主要认识和主要观点以及对你说是什么的意义或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