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循环的情况下多少度才会结冰

如题所述

1. 水在零度时会结冰,但需要有足够的凝结核以及不稳定状态。例如,在北极,平静的水面看似不会结冰,但当丢入一块固体时,水开始凝结。这是因为水原本处于稳定的液态状态,缺乏凝结核。
2. 当石头被丢入水中,打破了原有的稳定状态,导致水汽开始凝结。空气足够冷和有固体颗粒存在时,水汽便开始凝结成冰。温度高时,水汽凝结成雨;温度低时,水汽凝结成雪。
3. 人工降雨和降雪是通过向空中释放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降低周围的温度,使水汽凝结成冰或雪。
4. 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度,这是冰水混合物的稳定状态。同样,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
5. 在严冬或初春季节,当气温下降至-5℃~0℃,风速为5m/s~15m/s,且遇到大雾或毛毛雨时,会在导线上形成雨凇。若气温升高,雨凇开始融化。若天气继续变冷,出现雨雪天气,冻雨或雪会在黏结强度很强的雨凇冰面上迅速增长,形成较厚的冰层。
6. 当温度继续下降至-15℃~-8℃,原有的冰层外侧会积覆雾凇。这种过程会导致导线表面形成雨凇—混合淞—雾凇混合冰层。若天气变化,出现多次晴—冷天气,融化会加强冰的密度,形成雾凇和雨凇交替重叠的混合冻结物,即混合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