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成长即学会生存: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更新自己,学会体验感情,学会合作,学会审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在一段时间内,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反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调整,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以求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
1、为什么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
能。
2、评价什么?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3、谁来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4、怎样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语文能力的形成性评价,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从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态度、情感及行为等信息,通过分类、对比和系统分析,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要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5、小学语文评价现状:
1)评价功能, 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2)评价重心, 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
3)评价内容, 存在片面和单一的倾向
4)评价的主体, 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 教师与学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一)识字、写字:重在考察认读汉语拼音,使用字典、词典,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用罚抄来纠正错别字。

(二)阅读:综合考查阅读过程(感受、体验、理解与价值取向),阅读兴趣与习惯(选择材料、阅读量)和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运用。加强感情朗读,鼓励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尊重独特体验。

(三)写作:求真情:作文评价要努力保障学生真情实感的顺畅表达,鼓励独立有创意的思考和想象;重过程:评价要重视材料准备过程,考查占有运用材料的方法、途径;多修改:教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关注修改的态度、内容、方法。

(四)口语交际: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参与意识、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

(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语文、解决问题、探究创新。评价着眼点在于:活动中合作与参与的态度;主动发现与探索的精神;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积极性;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们之间的评价便是其中一种。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学生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2、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了系统的教学评价理论,这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