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养生主》。该成语一般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常与“游刃有余”连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_,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该成语揭示一种养生处世的方法。庄子以刀喻人,以牛体组织喻复杂的社会,以刀解牛喻人在社会上处世。庄子认为,人应当找到一条能够适应社会的生存道路,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就不会受到伤害。

该成语形象地说明了,人只要掌握了客观规律,灵活运用,就能从必然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在反复实践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掌握方法,而不是盲目重复。

庖丁解牛简介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讲述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四段写文惠君听后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此文在写作上采用多种手法,结构严密,语言生动简练,体现了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