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问题

如题所述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对接受性学习具有积极影响。然而,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那么,研究性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效果如何呢?
1. 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在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学家通常会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照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种类似于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科研工作者的组织形式相似,有利于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
2. 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学习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感色彩。研究性学习具有多元目标,包括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习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非认知品质,从而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3. 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研究性学习并非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而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机会而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赋予全体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机会。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从而发挥自身潜能,提高研究、创新能力。
4.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学生按自己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
5.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此外,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需要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因此,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