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每个人物不要太长,但不能只有几个词,要有几句话概括,简单明了
除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4个人物一定要有之外,最好还有几个其他的人物概括
急用,在线等!!!

★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
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猪八戒:(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典型情节——调戏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征——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淳朴憨厚。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21
首先是他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他出世后,就在仙山福地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此外,他还敢于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骂观音菩萨“该她一世无夫”。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其次,孙悟空具有鲜明的爱憎。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正如车迟国的众僧所称颂的:专秉忠良之心,铲锄人间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他为车迟国的五百名无辜和尚解除了灾难;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苦的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他对唐僧总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尽委屈,对取经的事仍然竭忠尽力,对唐僧也一如既往地爱护关心。对猪八戒,他虽然不时挖苦讽刺,有时也捉弄一番,却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取经队伍团结。可是,他对害人的妖精,却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时,尽管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甚至用断绝师徒情义的手段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孙悟空形象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决决心。
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第2个回答  2011-02-01
唐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去往西天的路上“吉凶难定”却任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另一方面,他又是个相当窝囊的人物,一碰到妖魔鬼怪就一筹莫展,没了徒弟连饭都吃不上。最糟糕的是太糊涂太慈悲了,总是听信谗言。
孙悟空是一个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的人物形象,他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也最受读者喜爱。
猪八戒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身上的小毛病: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他还是一个好人,他憨厚淳朴,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沙和尚相对于孙悟空和猪八戒来说故事较少。但他也是个不可或缺的配角,当师兄闹矛盾时须有他劝说调解,师兄外出时也有他陪伴师傅,如果没有他那么唐僧也就危险了。
第3个回答  2011-02-04
《西游记》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成功的长篇神魔小说,书中的故事充满神奇幻化性,作者展开自由大胆的想象,构思出神奇莫测的幻想世界来。本文意在浅析本部作品中的人物及情节两方面的特点,从而找出与当时社会的现实对照,最终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层面。
故事里跟随唐僧往西天取经的是有三徒儿:大师兄孙悟空、二师兄猪八戒和老三沙和尚。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提过“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所以《西游记》里的人物都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而构思出来的,充满人性和现实性。
无疑,作者吴承恩对孙悟空是偏爱的。作品用了整整七回的篇幅,详细地描述了他的出身和取经前的作为,其地位可见一斑。孙悟空出身就是一副猴精的模样,是自然化育而来的小石猴,任性而为、野性不逊,但又神通广大、本领高强、聪明机智、乐观自信,带给读者本乎自然,恍兮惚兮的神秘感,且具有人间英雄的品格,如大公无私、勇猛机智、百折不挠,同时又争强好胜,爱出风头,其意在铺垫其超脱尘俗、超越佛性,凌驾于封建与宗教信仰之上的的神奇地位。孙悟空闯龙宫、闹冥府、乱天庭,这三个场景都是当时的道教和佛教凭空编造出来的世界,操纵着老百姓的生活、生死和祸福,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思想的广大人民,当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太多的剥削压迫,于是便有了幻想,误入这些虚幻的世界里,以为自己的生死命运掌握在这些神祗的手里,于是对这些神祗产生了敬畏之情,人民日夜祈求这些神灵保佑自己,也日夜被这些虚幻的神灵威慑着自己。一旦人民陷入苦况,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们的心理会出现变化,他们无时无刻在想着如何摆脱这些神灵的操纵,又该如何摆脱束缚、获得自由。所以孙悟空这个任性而为、叛逆不羁的性格体现和实际行动,无形中表现了劳苦大众迫切期待要解放思想、获取自由的信念。
孙悟空永远是个战士,永远是个胜利者,《西游记》的最大魅力在于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这是无穷尽的魔法,这是无休止的困难,但他的英勇机智,在困难面前不惧怕的精神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不谋而合的,这就是孙悟空的人格魅力。可惜的是,作品也从一些细节中透露出了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无奈。例如孙悟空被压在了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下500年,回归自由后,却又被戴上了一个紧箍咒,手无寸铁之力的唐僧只要念咒语,就能让万能的孙悟空疼得倒在地上翻滚。这两个细节其实就好比现实的专制社会,无形地给人民以舒服和压迫,使劳苦人民苦不堪言,怨声四起。
孙悟空大闹冥府的情节是最让人回味的,看似荒唐、不可理喻,但若把背景设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就十分情有可原了。在书中的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就清晰详尽地写出了悟空大闹冥府的故事情节。悟空被勾死人捉到“幽冥界”,不明不白,因为悟空认为自己“超出三界之外,不再五行之中,已不伏阎王管辖”,那两个勾死人最后被悟空“打为肉酱”,十代冥王见来者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便不敢多惹,只能以礼相待,并乖乖听悟空的话交出了生死簿子,悟空趁机消了自己的名字,并顺便勾掉了所有的猴属之类,然后摔下生死簿子道:“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代冥王哪敢出手,只能眼睁睁让悟空欺负到自己的头上来了。在民间的封建思想中,冥府是掌管老百姓生死的地方,被渲染得阴森恐怖,牛马鬼神面目可憎、毫无感情,对老百姓形成了十分强烈得威慑,往往令人闻风丧胆,产生恐惧之情。但是作者设置的情节是大胆的,他让孙悟空来挫挫冥府的锐气,让孙悟空骑在了冥王的头上,让孙悟空掌管了自己及同类的生死命运。孙悟空闯进冥府,到处调侃这些鬼判和冥王,在调侃中带有戏谑的成分,这就放映出了当时处于迷信鬼神社会中的普罗大众希望摆脱生死轮回命运的心理和希望能自己支配自由的潜意识。

猪八戒是悟空不可多得得陪衬者。猪八戒本来是天蓬元帅,后来因为调戏嫦娥而被贬凡间,在冥府投错了胎,成了猪。他呆头呆脑的,长了个大莲蓬嘴和大肚皮,外表丑陋,不修边幅,而且是具备了猪的性格:好吃懒做、肥笨贪睡,也具备了人的性格:爱耍小聪明又常常露馅出丑,最大的特点是好近女色。但他也能腾云驾雾,也有三十六般变化,是孙悟空的好帮手,常常凭着那把九齿钉耙,帮忙斩除拦路的妖魔鬼怪。猪八戒折射的又是现实市井中的另一群人,他们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下过着极其消极的生活,向往奢靡的享受但又没有能力,经常大话连篇却又标榜自己最老实,这种人是社会中多余的那部分人。可是这群人的本质绝对是质朴憨厚、老实勤快的,只是性格上残留那么一点自私。
在作品的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中”中,七个蜘蛛精变为美女,在温泉中泡澡,八戒“抖擞精神,欢天喜地,举着钉耙,拽开步,径直跑到那里”八戒见状后色心即起,“女菩萨,在这里洗澡哩,也携带我和尚洗洗何如?”蜘蛛精故作矜持拒绝后,八戒死皮赖脸地继续哀求:“天气炎热,没奈何,讲究容我洗洗儿罢,那里调甚么书担儿,同席不同席。”八戒的事迹是本作品中的一大笑点,尽显作者的才气与幽默,也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确实有那么一群好吃懒做、脸皮极厚、色心常起的人,但他们跟猪八戒一样,到了危急关头,还是会以大局为重,奋起力争。

唐僧收的第四个徒弟叫“沙悟净”,喻意为唐僧通过前行的修习,方可进入“净、定、观、悟、真”的修行次第。沙和尚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了王母娘娘,所以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做了妖怪。后观音菩萨将其收服,命其拜唐僧为师,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沙和尚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都是被完全忽略的一个角色,认为他很多余,没有考究的必要。虽然作品中描写沙和尚的篇幅很少,但我认为沙和尚他之所以成为唐僧的徒弟之一,自然有他存在的理由。试问,沙和尚没有孙悟空的72变,没有猪八戒的小聪明,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寡言少语、憨厚老实,给读者的形象是永远挑着一副重担子。我认为沙和尚的形象很像处于封建社会中的农民形象,他们面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面对繁重的赋税,他们毫无怨言、不敢反抗,只是默默地耕地,默默地劳作,没有一点反抗精神,我想,作者借沙和尚这个人物折射出的正是这一群手无反驳之力的农民们。
关于《西游记》神话与现实的讨论和考究是多层面的,本文只是泛泛而谈,从其中一个侧面浅谈思想与社会层面上的问题,仍存在许多不足,颇为片面。
第4个回答  2017-07-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