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将走向何方?

如题所述

看待每一件事情,都应该理性。

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目前此事一出,已经在第一时间登上了热搜。

马云及阿里巴巴真是流年不利,先是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接着是湖畔大学被暂缓建设,现在是涉嫌二选一垄断被调查。马云也从年轻人崇拜、敬仰的英雄,一夜之间变成了万恶的“资本家”。

在近日马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往日人们声声呼喊的“马爸爸”变成了“资本家”、“吸血鬼”等等,各种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人们吐槽得最多的,就是马云当初说得最多的“996是福报”。

短短半年时间,马云和阿里巴巴口碑为何天壤之别?如何理性看待?

一、垄断不止一家,枪打出头鸟

资本的扩张必然带来垄断,这是两百多年前马克思早就说明了的。市场经济依然是以资本生产方式为主导的经济形式,但在主导力量上,国家和公有制则是调配力量。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把西方的经济生产方式嫁接到中国来,或者以西方的方式在中国扩张资本,那绝对不会有未来。

在BAT里面,垄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淘宝、天猫的竞争对手是京东、拼多多,支付宝有微信支付分走了半壁江山,饿了么也不如美团。虾米周围也有网易、qq音乐等一大批软件包围。

另外两家,一个是Google退出中国后,一家独占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在中国搜索引擎中,谁不用百度?谁不是每天不用百度?还有第二家有这样的影响力。但是百度的用户体验却差强人意,以前网络上下载的小软件随时可以用,现在的小软件谁敢用?全是广告和各种病毒。一打开网页搜索,各种骗子公司和虚假广告接二连三,还有就是网络看病,一个比一个吓人。

腾讯主打 游戏 、聊天软件等业务,单说一个微信、QQ就足够让人每天离不开。但让人诟病的“王者农药”还有一些无差别的 游戏 ,让很多家长很是头疼,要求抵制不良 游戏 。这难道不是一种垄断?

但是,相对于其他两家而言,马云前几年行事过于高调,这也是被枪打出头鸟的原因之一。

二、时代造就了马云,不是马云造就了时代

很多人认为马云改变了时代,带来了生活的方便、消费方式的改革和电商的繁荣。于是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是他创造了时代奇迹,他也一度成为了英雄,成为了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但是很多人不明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造就了马云,这是大的时代背景。

马云的成功是时代造就的,改革开发初期那批最早吃螃蟹的人,今天大多数都事业有成。不是他们真的能改变 历史 ,而是正好赶上了 历史 的车轮。如果没有马云,我们还会看到其他的张云、李云出现。

三、大学不是俱乐部,商人捆绑不能成为财团集体

湖畔大学,只招收成功的商人进驻,打着大学的招牌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从其形式上来说,更像是一个商人之间的俱乐部,大财主之间的私人会所。全国最有钱的人定期在一起开会、在一起学习,稍有财力的人也被陆续招进来。

商人都是趋利的,无利不起早。这群人在一起开会,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会不会形成利益集团控制资本市场,形成大的垄断集团。就像美国的托拉斯一样?即使没有这种想法,但外面的人会如何想?商人捆绑在一起成为财团集体,会不会借此架空市场和资本?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千万不要去触碰,不论你是什么人。

四、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加大市场管控才能更好发展

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对中国 社会 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虽然口碑下滑,但他带来的支付方式的便利,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教师、沙漠治理等方面的贡献是实打实的。

花呗不是超前消费的罪魁祸首,罪魁祸首是人。即使没有花呗,也会有各种信用卡、各种网贷,那样的局面会更加混乱,更多的人会受害。近年来,国家全力打击网贷、校园贷,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各种竞争和弊端也开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等行为也屡见不鲜,国家要整顿市场,必然要加大监管。马云行事高调,从他开始整顿也顺理成章。

整顿,只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人还是要感谢有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带动 社会 发展,但无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企业家,无论做得多大都不能挑战底线,要给大多数人带来福报,要谦虚谨慎。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未来,也才能不被人们视为资本家、吸血鬼。

我认为,阿里巴巴的走向,将会有三种可能: 要么完全内资化、要么被重组拆分、要么最终破产。

完全内资化

阿里巴巴最好的结局,就是被完全内资化,甚至被国有化。 对于目前阿里巴巴的处境来说,这种结局对它是最为有利的。

先来说说阿里巴巴的股份构成,想必许多人都对阿里巴巴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2000年的时候,马云经过和孙正义的6分钟会谈后,获得了日本软银的2000万美元投资。阿里也由此迎来了第一位大股东,日本软银。

2005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又迎来了自己的另外一位大股东,美国雅虎。阿里巴巴与雅虎,在2005年宣布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雅虎10亿美元投资,并享有雅虎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雅虎获得阿里巴巴40%的经济利益和35%的投票权。

在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软银一直都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而美国雅虎则是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东。这两家外资公司在阿里巴巴的占股合计超过60%,所以当时的阿里巴巴,说它是一家外资公司毫不为过。

然而,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0年。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马云为了获取支付宝的支付牌照,偷偷地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拆分,把支付宝的股权转移到自己名下的纯内资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了国内企业100%控股。

这就是著名的“支付宝vie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当初若无国家监管,马云恐早失支付宝控制权!哪有外滩狂言的机会

以这一事件为起点,雅虎在阿里巴巴的股份占比不断减少,直至最终销声匿迹。而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日本软银,也在持续不断地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

根据阿里巴巴2019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阿里巴巴的股东中,目前软银持股25.8%、马云持股6.1%、蔡崇信持股2.0%,其他高管持股0.9%,公众持股65.2%。

第二大外资股东雅虎,目前已经完全不在阿里巴巴持股。而第一大外资股东日本软银,其持股占比也急剧下降,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力,与以前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

由此可见,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 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在不断稀释和减少外资占股比例,并不断地向完全内资化靠拢。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以阿里巴巴如今的影响力,如果被外资控股,其对中国的影响会十分重大。 因此,如果阿里巴巴想要在中国持续发展,内资化是必然的选择。

甚至,到了某一关键时刻,如果有必要,阿里巴巴被国有化,也不是毫无可能。

被重组拆分

阿里巴巴的第二种走向, 是有可能会被重组拆分,这也是打击垄断最为严厉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2020年,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来说,应该是颇为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马云和阿里巴巴负面新闻不断,陷入舆论的漩涡难以自拔。

先是马云在外滩峰会演讲,因为言辞激烈,被国家媒体点名批评。随之而来的是,马云所主导的,号称为“人类 历史 上最大的ipo”,蚂蚁金服上市,被上证叫停。

马云也由此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以前大批的年轻人对马云万分敬仰,甚至亲切地称之为“马爸爸”。但是处于风暴眼中的马云,马上就从神坛跌落,网上对马云的口诛笔伐之词,不绝于耳。而马云也是由此在公众视线之中消失了长达三个月,直到最近才现身。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马云跌落神坛之后,阿里巴巴又因为在与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中,采取“二选一”的策略涉嫌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

实话实说,阿里巴巴被国家立案调查,确实不算冤。因为大家也都看得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几年来,阿里和腾讯掀起了多少场战争,又让多少家极具潜力的独角兽企业最终没落。

从3q大战到打车大战,从共享单车大战到外卖团购大战。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至今,早已不是曾经的“多极化格局”,而是现在腾讯与阿里的“二分天下”了。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被阿里投资或收购的企业多达500多家,被腾讯投资或收购的企业则多达800多家。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阿里和腾讯的身影。它们的疯狂扩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互联网的 健康 发展,甚至影响到了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国家在多次会议中,均提到了“要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阿里被立案调查,应该算是国家的一次有力行动。

但是,垄断和扩张,一直以来都是资本的原罪。

可能现在迫于压力,资本的垄断和扩张有所收敛。但是一旦抓住有利时机,垄断和扩张还是会依然进行。

再或者,明目张胆的垄断和扩张,可能会被批评和打压。但是资本家们精明得很,会逐渐将明面上的垄断和扩张,逐渐转入地下,秘密地进行。

而对涉嫌严重垄断的企业,对其进行重组拆分,则是最为严厉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美国在这一块走在世界前列。在美国 历史 上,有很多严重涉嫌垄断的企业,最终被美国政府强制进行拆分。比如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垄断违法,下令解散标准石油公司,将它拆分为三十多个小型的石油公司。

虽然目前中国在这一块,没有明确的立法。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相信中国在这一块也会不断地完善。

一旦阿里巴巴真的产生严重的垄断行为,并且对国家或者人民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重组拆分阿里巴巴就势在必行了。

最终破产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最终破产,应该是它最为凄惨苍凉的结局了。

2004年,在阿里巴巴5周年庆的时候,创始人马云做了一次激情彭拜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诞生于20世纪最后一年的阿里巴巴,如果做满102年,那么它将横跨三个世纪,阿里巴巴必将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马云的豪言壮语,是否能够实现,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但是从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建阿里巴巴开始,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

在这22年里,中国的电商产业急剧发展,互联网行业也是一日千里。而阿里巴巴也电商和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中,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现在影响中国,乃至影响世界的巨无霸般的存在。

阿里巴巴的触角,已经深达中国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无论是影视金融,还是移动支付;无论是出行饮食,还是农业 科技 ,到处都可以见到阿里巴巴的投资身影。

如今的阿里巴巴,虽然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但其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的严重。首当其冲的,便是疯狂的垄断和扩张。

在疯狂的垄断和扩张这一点上,阿里巴巴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不满,国家也在去年采取了立案调查 的雷霆行动。

除了垄断和扩张,阿里巴巴盛行的“996工作制”和“强制kpi末尾淘汰制”,早已经被许多人吐糟。

马云当年的一句“996是福报”,就被许多网友骂得狗血淋头。而阿里巴巴的“强制kpi末尾淘汰制”也被许多员工反对,最终不得不决定取消。

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虽然近十几年来,在不断努力地推荐阿里巴巴内资化进程,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是最终是否能够顺利达成目标,还尚未可知。

一旦阿里巴巴的内资化失败,股份被外资所掌控,那么势必将会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到时候,阿里巴巴的道路,将会越来越难走。

而在资本的主导下,阿里巴巴垄断和扩张的原罪,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整或者改革,势必将会成为引爆阿里巴巴的一个重量级炸弹。

还有,未来互联网产业,更是充满着许多的不确定性。现在虽然阿里巴巴具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 ,可是谁能够保证,它不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慢慢没落,最终走向破产倒闭呢?

毕竟,曾经笑傲江湖,但最终惨案收场的互联网公司,真的是数不胜数。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天涯社区,现在已经半死不活了;曾经火遍全国的人人网,开心网,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不见踪影了。

因此,阿里巴巴最为严重和凄惨的走向,大概就是以破产倒闭的结局而惨淡收场。 虽然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是毫不可能。

最后总结

所以,我认为,阿里巴巴的走向会有三种: 要么完全内资化、要么被重组拆分、要么最终破产。

当然,这三种走向的友好度,显然是第一种大于第二种,第二种大于第三种。

而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这十几年来不断稀释和减少外资占股比例,也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因为他们也知道,阿里巴巴想要长远发展,内资化甚至国有化,才是王道!

有种强烈的预感,某些资本家如果不加收敛,妄图以资本力量把持民生,最终达到撼动国家机器、干预朝政的目的,最终都不会落得好下场,最后也只可能是“ 落得一地鸡毛 ”的悲惨下场…

商人,追本逐利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要本分。手中有钱逍遥自在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还得要本分。

在国家机器的面前,哪怕你是富可敌国的巨贾商人,你也得谨守本分,不要做出僭越本分“ 惑乱 ”国之根本的事情。

如果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资本家,那么恭喜你: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但是,你们身处以十四亿普通民众为基础,以国有制为基石的特色 社会 主义为框架的中国,所以,还需 谨守本分

阿里巴巴也好,腾讯也罢,只要知法守法、安于本分,就会“ 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但是一旦被资本力量“ 绑架 ”做出触碰到国家核心利益,侵犯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利益的事情,那么,很不幸,你们将会被扫落尘埃!

没有某个人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某个人。 个人再牛叉,也不过是时势造英雄罢了,千万不要过于膨胀,乃至于骄傲自大忘乎所以,否则下场可期!

而资本家们,他们的野心是随着手中滚雪球一般不断增长的财富而急剧膨胀的,这是他们的本质!中国亿万富豪多了去了,可是有几人是华为任正非、福耀曹德旺以及格力董明珠那样有民族担当的企业家?

我看到了某些人不断膨胀的野心,他们期望的不单单是那越发鼓胀起来的钱包,那越来越多的银行存款余额,而是权力以及权力带来的更大收益!

看着吧,如果再不收敛,有些人会倒霉,也会栽大跟头,直至万劫不复!

何出此问?

国家反对的是行业垄断,特别是金融行业的垄断!阿里巴巴,包括腾讯,美团等等企业,只要合法经营,有序竞争,控制野蛮扩张,纳入国家的有效监管范围,则没有任何问题。

总之,企业的思维不要太超前,扩张的步伐不要迈得太快,必须要符合国家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水平,则ZYZF一定会鼓励和扶持包括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走在具有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三种可能吧:1.出走国外去发展,一来本来就是美国的上市公司,它的发展要取决于背后资本的态度,如果中国持续向好,那不用说,中国一旦不好,外资肯定是走人的。2.巨亏。平台电商,说白了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责任也不承担,只是提供个平台给别人卖东西,把人吸引进来后,通过卖流量和做金融赚商家和消费者的钱,前有国家反对经济虚拟化和反垄断,后有某东和拼夕夕争夺市场份额,平台电商空手套白狼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3.被拆分或被转手。平台没有多少技术,可替代性很强,前期IPO可能会有很多借款和投资款,大本营这边又全面被拼夕夕和某东抄底,本身物流服务等又跟不上,要过这一关不容易,难免被控制人拆分和转手。

阿里巴巴就在这里,它不到哪里去。

蚂蚁上市被暂停,国家反垄断似乎要开始针对阿里,《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让互联网巨头不要看那一把两把白菜,一时间风声鹤唳,似乎阿里危在旦夕。

其实一切不过是假象,国家有意要约束互联网巨头对民生和重要支柱产业的冲击,但约束不是抹杀,后面不是说了嘛,让他们仰望 科技 的星辰大海,那说明现在只是纠正方向而已。

至于为什么传闻如此严重,甚至风传要肢解阿里,不过是因为马云一路走来,冲击得罪的行业和人太多了。

细算一下,冲击金融行业迫使金融行业改革,打击实体店致使市面一时凋零,加上快递等一系列行业,现在甚至要改革菜市场,抢小摊小贩的糊口生意。

所以,墙歪众人推很正常,至于推不推得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还有什么大而不能倒的理论,现在说来言之过早,阿里要倒下也应该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会通过行政干预或打击的手段来完成,那有违市场经济的本意。

不存在杀肥羊的事情,也切莫惦记这些阴沟暗角的东西。

当然,已经成长为恶龙的屠龙少年未必没犯资本的原罪,介入菜市场更触犯了道德和公益的底线,只是想借机清算阿里也是不现实的。

当此中国腾飞崛起之时,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既不会宰肥羊以谢天下客,也会给独角兽一般的互联网巨头套上规范和空间极限。



信号不是杀着,无需过度解读

互联网不是反垄断的法外之地,互联网巨头应具有更多 社会 担当。

中国几大互联网巨头依靠创新和补贴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后,集中度越来越高,整个市场资源加速聚向头部平台,对整个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均构成了巨大负面影响。

国内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在带动行业创新的同时,也通过竞争获得了垄断地位,进而却开始反竞争、反创新,到头来却阻碍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12月14日,国家市监总局一纸处罚书,正式挥下了互联网反垄断铡刀,阿里投资、腾讯阅文集团、顺丰丰巢,均因相关收购行为触犯《反垄断法》,各领到50万元罚单。

这个只能说是一个信号,力度和美国的反垄断措施相差甚远,中国人喜欢讲开局,以这样的力度来树立反垄断严打的开端,显然远远不够。

多年前的网上购物,用户可以比价选择最低最优惠的下单,现在却很难在不同平台找到同样的东西,商家都被迫适应“二选一”的潮流,硬是将一模一样的东西变成不同型号的专供。

这些年,互联网巨头基本都犯有资本的原罪,横冲直撞的去改造许多行业,试图重塑行业体系,这和政府的职能实际上已有冲突,所以,约束管教一下乃属必然,其他的,真不必过分解读。






改革民生行业是好的,但也须照顾道德和弱势群体

阿里冲击银行金融行业,最终引发了蚂蚁暂缓上市的凌厉反击,显示由电子支付冲击金融秩序的横冲直撞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再往深处去也许对目前的国民支柱行业金融业未必是件好事。

步伐太大了,容易扯着那啥那啥。

一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带来的电子支付先进理念总在进攻,传统金融业疲于应付,然而阿里和腾讯并不具备破坏之后重组金融秩序的能力,也不具备整体升华中国金融格局的能力,有破坏少建设,显然不是中国金融业升级打王的王道。

至于阿里是否该去搞 科技 创新,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马云就亲口说过他不是搞 科技 的人才,人民日报的意思也不是让互联网巨头一窝蜂去搞 科技 ,只是让他们眼光望远一点,不要在国计民生的行业再继续下沉,进而影响和控制涉及民生的基础行业。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期狂热的社区团购,在各大巨头的疯狂补贴下,最先被干掉的却是最底层的菜农和菜市场,无数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饭碗直接被剥夺,已经有供应商和地方对这类低价倾销说不。

菜市场并非不要改革,然而却不能由互联网巨头来发动,须知菜市场这个古老的行业,还涉及到道德和公益的问题,从事菜市场行业的多有老人等弱势群体,在互联网残酷的价格竞争洗礼之下,无法适应也无力转变,会产生许多 社会 问题。

进入民生行业,与民争利,重建 社会 格局,也许是互联网最错的一步,中国经济最伟大之处在于整体均衡发展,崛起的同时也需要照顾道德和公益。



粗暴的取消电商不会复原实体店的光辉

电商的存在是商品贸易的一种补充和丰富,电商是商品贸易的一种方式,人们喜欢网络购物,说明它就有市场。

实体店萧条明显是经济结构的问题,经济发展中生产力发展不够, 社会 红利消失,而去甩锅电商,电商的经营确实存在一定优势,不用纳税,不用交房租,成本更低,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把电商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呢?我们不能把电商与实体经济统一起来吗?

全世界目前并没有一条电商和实体完美结合的道路,因为中国的电商已经走到世界最前列,然而国家容忍电商的发展,并不是要纵容电商无序发展摧毁破坏什么,除非那个行业能在被摧毁后获得新生。

事已至此,粗暴的取消电商并不会复原实体店的光辉,然而说到电商只会粗暴的破坏,那也太小瞧这个金融的独角兽了,国家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调整,让电商攻击的同时重建实体店的光彩。

至于如何重建,其实刀柄在电商的手中,而方向,国家政策和民意已经有所倾斜指引。



阿里不会走到哪里去,因为它的根就在中国,它也走不到哪里去,离开中国亿万市场,阿里将不复旧日的辉煌,关键其实在于能否适应政策性的调整,如同舆论所说,仰望星辰大海,不再与民争利,也不再只摧毁不建设。

该怎么走就怎么走!马云及阿里巴巴只要国家政府不灭他,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阿里巴巴挺好的,别瞎操心!

是的,阿里巴巴应该走向何方?

这也是国家对阿里巴巴的钟爱,也是对它的断喝,把它从醉梦中走到悬崖边拉回来!

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但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

要跟着党的政策走,不能自己凌驾一切,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2017年,阿里巴巴斥资177亿收购线下零售商银泰,这么重大的并购事项,阿里巴巴居然没有向国家反垄断机构报备,直接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国家没有说,是在看你的表现,看你折腾,看你怎样收手?

2020年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针对阿里,腾讯,美团,京东等巨头涉嫌垄断开刀!

这说明国家的忍耐已到了极限,并且清楚地看到了巨头霸道的价值,垄断流量优势,掌握了对制造业的生杀大权。

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力,不能够掌握在几个人的手里,这就是我们区别于资本主义 社会 的根本原因!

我以前就说过: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有情怀,要有爱国的情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看问题,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其实国家早就给它们指明了方向。

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 科技 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 科技 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这就是忠言,这是抚慰,这是国家爱的博大。

记住,不管你是谁?

永远不要挑战国家的底线!真正的王者放眼于世界!

我个人觉得阿里巴巴会越来越好,今天银行的好多惠民的变革和改变,我想如果没有马云起码10年内银行不会改变,就因有了马云的超前意识和远大抱负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实惠,马云要想走的远得有节奏性的改变和发展不能急于求成,毕竟你动了人家的奶酪你得让人家喘口气。我支持马云立挺。

物极必反。

马云必竟打击了实体店商也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全国大面积的实体店关门,国家因此的税收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我们也不得而知。

当他动用他那些几乎无成本的雄厚资金去触碰各个行业的时候(例如:快递四通一达,马云已基本全部完成对通达系的股权参股)……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景象:有一颗参天大树拔地而起,但是由于他的根系过于发达,触须过长辐射半径过大……于是周边的弱势植物纷纷干渴死去,终于沙漠 开始出现了……

茫茫沙海一棵树,

无尽悲凉画孤独,

一将成名万骨枯,

试问老马意何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