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参谋长到副总参谋长,李达干了33年参谋长,各元帅评价不一

如题所述

在众星璀璨的开国将帅中,有这样一位传奇将军,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参加过抗美援朝,并且在他参加的战争中,他几乎都出任参谋长一职。这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开国上将,李达将军。

李达将军记忆超人,在所有的开国上将中,李达将军要说自己第二恐怕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第一,但凡认识李达将军的人,提及他的超人记忆力,无不对他佩服之至。

李达将军不仅记忆好,而且尤其擅长记人名,毫不掩饰地说,只要与李达将军见过一次面的人,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对方的姓名,而且甭管多长时间不见,等到下一次见面时,他也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叫出对方的名儿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办轮训队。开学时,李达将军按照名册唱过一次名儿,但仅这一次,将军就把所有人的名字都记住了,而且还把每个人的相貌特征记得十分准确。因为在半个月后,轮训队结业那天,一百多人集合在操场上,李达站在台前唱名,一个人的名字都没点错,令当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些前来轮训的人那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李达将军以前都没见过,甚至连名儿都没听过,只是在开学点名时才匆匆见了所谓的一面,点过一次名,这样的记性,不得不说真神了!

李达将军的好记性不仅令士兵们惊叹,甚至连高层领导都无不称赞有嘉。

"李达这一手真了不起!"这是当时邓小平对将军赞许的原话,如果你了解了将军英勇事迹后,定然也会觉得将军确然是实至名归。

战争时期,双方交战,除了战斗力、武器装备等硬件设施外,作战的整体部署,包括在哪里展开战斗,战斗结束又该往什么地方前进等都会事先在地图上一一研究,而此时,对于作战中涉及到的地名儿、方向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时,谁若能准确无误地记住作战图上的每一个点位,那将会极大地增加这场战斗胜利的可能性。李达将军的超强记忆,便在这些他所参加过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7年夏,晋冀鲁豫野战军进军大别山,途径黄泛区,李达将军率参谋先行设营。刘邓首长随后跟进,宿营地设置完毕,刘邓大军却仍不见踪影,将军即嘱咐某参谋,越某山,过某河,至某庄,接应刘邓首长。参谋得令匆忙赶往,果然如李达将军所料。后来,刘伯承见到李达将军后问他,是如何得知他们在某庄迷路的,将军答曰:"某庄于地图上有重名,一东一西,由此判断得知。"听罢,刘伯承大笑说:"李达就是一活地图啊"。

正是因为将军的超强记忆力,才使得刘邓大军没有因迷路而耽搁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时机,进而为我军作战赢得了先机。

李达将军不仅是"活地图",而且十分重视用地图。在李达将军眼中,地图和指北针、放大镜一样,是出门必备的"老三样",都一样重要。为了完善地图,他可以不辞劳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勘测,甚至还要亲自去探测一番。红军时期,李达将军安排专人翻印了大量的地图下发给部队。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了弄清晋东南、太行山和晋冀鲁豫接合部的地形,也为了使原来的地图更加完善,甚至曾派出一个侦察排运用简易测绘法实地丈量,而后他还亲自指导制图,完成了《最新华北明细图》和《太行军区形势图》。

这些都还只是将军运用地图的冰山一角。因为将军善用地图,使得我军在战争中避免了许多麻烦,也极大程度了减少了我军的损伤。

毕节,是黔西的一个重镇,地处云贵交界,为国民党和地方军阀两不管的地区。1935年,红军二、六军团入黔西,打算将部队迁移到毕节,并想要在此建立根据地。当时,任弼时找到李达问他这一想法是否可行,李达将军当场展开地图细细观察,而后力阻此计划,并发表了自己的为什么说毕节不适合做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将军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毕节地势,雄视云南,云南当地的军阀不会不管;二是毕节的公路,四通八达,蒋介石想要调兵也十分方便,一旦在此建立根据地,他也不会不管。

后来,事实证明,李达将军的确料事如神,判断得十分精准。短短十日不到,云南的孙渡、湖南的陶广和贵州部队,便相继进军毕节,二、六军团急忙迁出毕节,西行而去,才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此情此景,任弼时不禁感叹道:"李达有先见之明啊。"

试想,若不是李达将军熟知地图,重视运用地图,那我军此番便很可能与国民党和地方军阀正面交锋,那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伤亡。

李达将军的一生,十分重视地图的习惯始终没有因岁月流逝而改变。只要他乘车,每次都必然要坐前排,不是因为前排风景独好,只是因为方便观察地形,而这习惯从战争年代便开始了。

李达将军,本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眉县的横渠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甘肃平凉国民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于冯玉祥部先后任排长、连长和少校参谋长。1931年12月,参加著名的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便一生追随共产党。

李达将军曾任红二方面军、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参谋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虽然将军一生任过许多职位,但在李达将军一生中,干的最长的还是"参谋长"一职,他担任各级参谋长长达三十年。

那将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竟可以在一个职位上干这么长的时间。李达将军,大高个,枣红脸,肥耳垂肩,慈祥可人。又性格温和,有临大事而处变不惊的胸襟和气势,遇到烦心事,也只轻言三个字:"乱弹琴!"或许正是因为他沉着果敢、多智善谋、正直务实,所以在军中将军又有"好参谋长"之称,甚至连刘伯承元帅都称李达将军是"称职的好参谋长",陈毅元帅也称其是"抱着电话机睡觉的参谋长"。

这样一位好参谋,加之他出类拔萃的个人能力,所以在后来的许多重要的战争中,将军都还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的一生中,就曾先后参加湘鄂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参加了著名的神头岭战斗、白晋战役、百团大战、安阳战役等;解放战争期间,将军又参加了著名的邯郸战役、上党战役、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渐渐地,随着参战次数增多,将军的阅历也愈加丰富,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好参谋,也越来越有经验,越来越有心得。他曾说:做一名参谋人员,就要做到"四勤",即腿勤、笔勤、眼勤、脑勤,又要做到"胆大包天"、"心细如发"、"守口如瓶"。

将军这样说着,更这样做着。而后的很多将军任参谋长时发生的故事都足以证明了将军的"言出必行"。

就拿将军心细如发来说,他的心细更在于归纳反思。邯郸战役,李达将军参与指挥,先后攻克黎城、涉县,拔除日伪据点近三十处,歼敌七百余人。战斗间隙,军队尚未休整喘息,李达即召集一二九师军事研究会,探究八路军战术得失,归纳经验:参战部队注意协同、游击战结合运动战、广泛组织游击小组形成"拳头"、发挥地雷威力,诸如此类。要言不烦,皆可实操,连刘邓颇为赞许。

抗日战争时期某日,一二九师司令部某参谋于一份战斗报告中误将太行山区的"来远"写为晋察冀的"涞源"。刘伯承于笔误处画一条粗红杠,并将报告退还李达。李达将军见此,当即组织召开会议,会上,将军严肃地说:"这是一只眼睛的人(指刘伯承司令员)看出来的。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两只眼睛的人都没看出来?"将军心细如发,从此一二件事也可窥得全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戎马一生的李达将军,为革命战争的胜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今天,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意志却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