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负债13万!储蓄大国"变"负债大国",中国人的钱去哪了?

如题所述

中国人习惯未雨绸缪,时代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的骨子里诞生了一种"居安思危"的想法,认为平时多存钱,关键时候可以应急。就拿今年年初的公共卫生事件来说,工厂停工、公司不开门,这种情况下,没有点积蓄估计很难生活。

中国人喜欢存钱是出了名的,也是有充分的数据做支撑的。

数据显示,2000年的时候,我国的储蓄率为35.6%。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51.8%,增加了16.2个百分点。国民储蓄率飙升的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储蓄率也十分了得。以2017年为例,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的储蓄率为47%,远高于26.5%的世界平均储蓄率,也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储蓄率。

但是储蓄率高,并不能代表居民的幸福指数和消费指数高,毕竟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其实并没有达到中国的储蓄水平,居民的人均消费和生活质量却比中国居民要高很多。

就拿美国来说,其实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4成以上的居民是拿不出400美元的应急款的,出了突发事件急需用钱,就只能变卖家产或者是向亲戚朋友借钱。

之所以会是这样的情况,和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密不可分的。美国人不喜欢存钱,社会消费风向本身就更加偏向于"超前消费",大多数外国人其实会更喜欢刷信用卡消费。而近些年,中国消费者也逐渐受到西方消费观念的冲击,开始提前消费。

据悉,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居民的债务总额已经高达200万亿,人均负债高达13万元,国民储蓄率也在不断走低。不过居民的工资也在不断增长,那么消费者的钱都去哪里了呢?

买车买房

近二十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火爆,对于中国家庭来说,买车买房成为了成家立业的基准。但是如今的平均房价已经涨到了1万元左右,随便买个房子可能就上百万,加上必备的车子、结婚的彩礼和酒席,基本上不仅没有积蓄,往往还要背上一身的债务。按揭买房,一般都要二三十年,提前透支购买力,将自己困在一个"死循环"中。

通货膨胀

换句话说就是大家常说的物价升高。近几年物价上涨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20年前大家的工资可能普遍在一两千元左右,现在基本上都在三五千上下,而钱的购买力却也变差了,钱越来越不值钱了。甚至很多人的薪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物价水平却是在持续升高。所以工资水平能够维持基本的开销就很不错了,就不要说能存住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像是买房这样的高消费活动,自然是需要借贷来缓解压力的。

消费观念改变

另外,消费者的消费观也在改变,更多人开始推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费观,将超前消费"镀了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影响:提前消费也是没钱,不提前消费也是没钱,何必让自己过得不好呢?所以超前消费的观念让更多的人开始有了借贷的行为,所以大家的钱都去哪里了?大家的钱还是被自己花掉了。

综合以上说法,我国消费者的储蓄率下滑,负债率升高。人均13万的债务,是因为超前消费的观念和行为在"作祟"。但是人均负债13万,真的是常态吗?大家生活中会有存款作为风险支出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我认为中国人的钱还是在自己兜里,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可能是因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从而导致的。
第2个回答  2020-12-28
我认为中国的钱全部都在市场上流通着,主要用在了房地产投资上,因为农民们基本上都把钱消耗在了,买房买车上面,这些都是贷款买的。
第3个回答  2020-12-28
如今社会人们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缺钱的,有很多的困难,所以负债了很多。
第4个回答  2020-12-28
都在房地产里了,每个人贷款买房后都原路转回房地产了。房地产在整个行业中占领大多的优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