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剑”李林甫:本是一代名臣为何却被误解为一代奸相?

如题所述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个叫做林九郎的右相奸诈无比,为了权力不惜弄死太子,而林九郎的原型则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与杨国忠并列为奸臣的李林甫。不过,要说的是,将杨国忠与李林甫并列真是抬举了杨国忠,可能杨国忠连给李林甫提鞋都不配。真实的李林甫可不是影视剧中描写的那般不堪,大奸大恶的背后藏着一个为了大唐呕心沥血的名臣。

李林甫当政19年,这在唐朝的宰相中是无出其右,其权力也是历任宰相中最大的,而其当政的时期,正好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前期,他死后5年便爆发了安史之乱,因此,很多人将唐朝的衰亡归咎于李林甫当政的时期,不过,事实真是这样吗?

李林甫在位之前,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但在盛世之下,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也涌现了出来。

首先便是财政上的巨大压力,在中国历朝历代,土地兼并始终伴随着王朝的兴衰,可以说,每个王朝到了后期,土地问题便是最大的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国家税收减少,王朝入不敷出。中国古代一般按人头土地征税,而因为中国农民靠天吃饭,一旦出现灾荒,农民便不得不出卖土地,自己沦为地主的佃农。而地主的势力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强大,通过各种手段隐瞒土地人口,进而导致国家税收的减少。

而唐朝的边疆其实一直不安定,虽然在太宗、玄宗时期凭借强大的军力压制住了周边各族,但军队的数量却是财政消耗大户,西域丝绸之路广大的土地需要维护,吐蕃、契丹、南诏等地边疆也需要节度使镇守。而唐朝前期的府兵制随着唐朝疆域的扩大已逐渐不能适应新时代下边疆的形势,于是,在李林甫的主持下,唐朝改府兵为募兵,职业军人代替了平时种地的半职业军人,同时,设立了边疆十节度使。

现在说到节度使,基本是负面评价,因为唐朝的灭亡就是从节度使叛乱开始的。不过在当时,节度使只是相当于军区司令员,且相互受中央节制,并没有多大的势力,反而专注于军事,极大地提高了唐朝边军的战斗力。

而且,唐朝的边将大多为胡人,如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安禄山等人,这也是李林甫为了杜绝前期唐朝汉人武将“出将入相”的传统,避免内政军政大权过于集中于少数人的举措,而胡人因缺少文化,只能在外为将,其权力与荣华富贵只能靠军功来获得。


只是后来,由于玄宗给了安禄山过大的权力,允许其掌握其辖区内军政所以大权,加之杨国忠的打压,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

而李林甫当政后,将税收由按人头征税转变为按土地征税,解决了因土地兼并导致的国家税收减少的问题。在法律上,李林甫不仅形成了著名的唐六典,还对其他所有的法律进行了修正,唐朝的法律条例有7040条,其中李林甫修改的有3432条。

李林甫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无论处理政务还是人事,严格按照法规办事,严格论资排辈,值得称道,虽然有的时候嫉贤妒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做到不徇私情,或者少做私情,严格按规程办事。

李林甫的一系列改革包括财政节流、机构改革、赋税折纳、土贡改革、兵制改革、法制改革、选举与科举改革,明确法典制度,吏治规范等。

其当政19年,玄宗皇帝基本沉溺于后宫逍遥中,而能放心将政务交由李林甫一人处理,可见其并不是泛泛平庸之辈,反而极其有能力与威信手段,将大唐王朝维持在了表面的盛世。换作如赵高、严嵩之流,唐朝可能早就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了。就连受尽荣宠的安禄山,对李林甫也是异常畏惧,要是听到李林甫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就吓得大叫“阿与,我死矣”!

安禄山剧照

不过,李林甫当政时期虽政绩卓著,但人品却不怎么样。一个成语“口蜜腹剑”是对其精确地概括。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与威严,对于一切挑战者,包括太子李亨,李林甫是极尽各种手段打压排挤。而且手段腹黑阴险,直至对手非死即残。

而对皇族,特别是太子的打压则出自个人恩怨,原因就在于玄宗皇帝没有立李林甫看好的寿王李瑁,而是立了李亨,从而太子一党的李适之、韦坚、王忠嗣都在李林甫的打压下受到了牵连。而李林甫后来奸相的名声多半是与此有关,毕竟后来当皇帝的可是他的政敌肃宗李亨。

所以说,李林甫并不是后人所想象的那个大奸臣,反而他是一代名臣,将大唐王朝维持在了开元盛世延续的繁荣中,只不过他的个人品行与手段为这个古代士大夫传统道德所不容,从而落了个奸相的名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