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官职排名

从皇后开始一直排下去、别的朝代的不需要了
就像这样的:
1、
2、
3、
4、
5、
……

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为主位。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额,但各皇帝妃嫔数目的多少出入较大。

1、皇后:皇后(拼音:huáng hòu)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 

2、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

3、贵妃:皇帝妃嫔封号之一。渤海称王之妻为贵妃,则相当于中原各朝皇后。明成化年间,明宪宗在其上另设皇贵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

4、妃:本意是中国古代皇族太子、王、侯的正室。后来延伸泛指皇帝侧室。另有此单独位号存在。同时用于东亚诸多地区,如古代的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

5、贵嫔:贵嫔,是中国古代皇帝后宫妃嫔的位号之一。贵嫔一号始于魏文帝曹丕封其皇后郭女王为贵嫔,在当时是仅次于皇后的位号。

6、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是罕见的在不同朝代地位差别很大的妃嫔封号。

7、常在:清宫妃嫔制度中的低阶称谓之一,比“答应”这最低级妃嫔位分高一级。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或常在。

8、答应:明清时对近侍太监和宫女之称。

9、官女子:清朝官女子,是宫女与嫔妃之间的,既要干活又要准备伺候皇上,也是皇帝后宫地位最低的位分。

扩展资料:

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答:1 后妃排序:将后妃分为八等级,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2 皇子排序: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
3 公主排序: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
4 侍卫排序: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
5 太监排序:总管太监、副总管太监、首领太监、太监。
6 宫女排序:代诏女官、内廷女官、女史、司记、昭训、采女、奉仪、宫女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04
1、皇后
2、皇贵妃
3、贵妃
4、贤良淑德四妃
5、贵嫔
6、嫔
7、贵人
8、答应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04
清太祖初起时,宫闱未有位号,俗称妃为“福晋”。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为景仁、承乾、锺粹、延禧、永和、景阳宫,西六宫为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宫。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后妃诸姑、姊妹不赴选。
第4个回答  2011-02-05
1、皇后
2、皇贵妃(封号自定)
3、贵妃(封号自定)
4、妃(封号自定)
5、嫔(封号自定)
6、贵人(封号自定)
7、常在(以姓氏为封号如马佳常在、石常在)
8、答应(以姓氏为封号如乌雅答应、高答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