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分析仪测量原理?

如题所述

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被样品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然后由发射光谱的减弱程度得到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符合朗伯-比尔定律A=-lgI/Io=-lgT=KCL其中I为透射光强,I0为发射光强,T为透过率,L为光通过雾化器的光程。因为L是一个常数值,a。
物理原理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按能级分层分布,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有多个能级。
最低能级称为基态(E0=0),其余称为激发态,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称为第一激发态。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其最低能量轨道上运动。
如果给基态原子提供一定的外界能量如光能,当外界光能E恰好等于基态原子与基态原子中较高能级的能级差E时,原子将吸收这种特征波长的光,外层电子将从基态跃迁到相应的激发态,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电子跃迁到更高能级后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电子是不稳定的。大约10-8秒后,激发态电子会回到基态或其他更低的能级,跃迁时电子吸收的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个过程被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可以看出,原子吸收光谱过程吸收辐射能,而原子发射光谱过程释放辐射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7
呵呵,其实很简单,光谱仪就是用来检测光与物质反应特征的仪器,其本身原理就是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来,用光电传感器将每个波长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再用软件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物质的种类,可能是光的强度,可能是颜色,可能是吸光度,可能是反射率,或者其他~~~~!
第2个回答  2011-02-17
当金属被能量激发时,原子的壳层电子会被激发到较高能级的外层轨道上。在一定条件下,它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就会发出光子,发出特征谱线。各种元素都有不同的特征谱线。这些谱线经过光学系统进行分光、色散成按波长排序的一系列连续光谱、再经过光电转换元件把光信号直接转换为电信号。最后计算机系统就可以通过计算某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百分含量了。此原理来源于:欧普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