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如题所述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荀子的名言。此句出自《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翻译过来就是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荀子认为王者之政是一种用贤罢废、诛恶化民的政治,赏罚分明,可以使人人归于礼义。处理政事要用礼和法两手。君王不要事必躬亲,要靠君子治国。

另外必须明确尊卑等级,使之相互制约。荀子提出,良好的统治者应具备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的品格和手段,这是他所应做的三件大事。

扩展资料:

在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0
这句话的实际作者最大的可能应该是荀子,孔子也有可能但是可能性远低于荀子。
孔子: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上均出自《荀子》
魏征《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尽管流传最为广泛的作者是唐太宗李世民,但是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是由国人传统上对“圣君贤相”的追求和对《贞观政要》一书内容泛泛了解的以讹传讹所导致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20
魏街追答

魏徵

不好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