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如何注重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如题所述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把教育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把教学研修的任务落实到教师,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是所说的注重校本。1、从课堂教学切入,推进校本研修(研修与课堂的关系)聚焦课改,聚焦课堂,聚焦教师,既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因为,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校本研修的主战场。坚持从教师当前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始终抓课堂、学科和班级管理的研修重点,从教师现有经验和方法入手,以教师参与为主要方式,以解决问题,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方法为目标,逐步推进校本研修。2、以“自我反思”,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研修与反思的关系)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构成了校本研修的过程,其中个人反思对教师成长尤为重要。什么时候反思:可以课前反思,针对未来教学,包括讲授内容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运用。课中反思,是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反思。反思内容包括教学呈现的顺序、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运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对过去教学的课后反思,是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的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败进行分析。怎么反思?把反思渗透到备、教、批、辅、改中去。课前反思是否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对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是否适应本班的学生,反思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优化等。课中我反思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即时进行调整。学生为什么不能回答问题,是我的引导不够,还是学生没有理解透彻;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是学生对此没有兴趣,还是因为我过于严肃。上完课后,我反思这节课上,有什么成功之处,有什么需改进的地方;批改完作业,我反思学生的作业有哪些优良不足之处;在辅导学生时,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在评价学生时,我反思自己的评价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等等。3、利用案例资源,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研修与案例研究的关系)在教师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的课堂教学案例,从中直接获得教学经验,为自己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的提升找到简捷而有效的途径。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问题、难点知识、偶发事件、典型事例的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法的叙述。它不仅记录教学行为,还讲述教学智慧;不仅描写教学情节,还展示教学思想。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总能让人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案例研究就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行动故事,向大家提供具体的背景、人物、场合、事件和后果,引发观众的反思。在形式上,案例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有趣故事,也可以是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或困惑的记录,还可以是师生交往中的曲折经历。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有利于促使教师的分析与反思。案例还包括每个教师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成功的事例。4、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丰富校本研修内涵(研修与课题的关系)一线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教师进行课题科研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1)确定研究课 (2)明确研究目标 (3)扎根教学实践 首先,要积累与思考,做有心人。——写科研日记。其次,要合作研究。第三,要读书学习。第四,写反思随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当代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这里,借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一句话:教师参与课题科研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广大一线教师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5、以研促教,帮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提高综合素质(研修和综合素质的关系)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师专业有其特殊性,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很丰富。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6、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研修关系)校本研修除了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个人的作用外,还要发挥教育网络的作用。实现三个对话:与专家对话,与理论对话,与实践对话。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在网上选择优秀的专家,在对话中分享教育智慧;借助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学会与理论对话,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借助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优秀的教学资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学会与实践对话,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是不是说没有这个网络信息技术,就实现不了这三个对话,不完全是这样。举例子说,教学手段的运用。这里只是强调信息技术将打破时空界限,提高人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需要经济物质作为后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