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颜回为什么会英年早逝?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孔子的诸多弟子当中,以颜回最能得到夫子的欣赏。因为颜回品性温和、谦恭、好学、饱学而冲和,更加上他安贫乐道,在《论语》中孔子是不止一次称赞过颜回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孔子所说的那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以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也能够十分清晰地感觉到孔子对颜回的偏爱:我估计,大约孔子打算让颜回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的。 但是,天妒英才,颜回在活到二十九岁的时候不幸死去了。《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孔子对于颜回的死是这样感叹的:“噫!天丧予!天丧予!”(哎,天灭我呀,天灭我!)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颜回的死是多么的心恸、悲伤!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颜回死了,弟子们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弟子们依然厚葬了颜回。孔子说:颜回呀,把我看待得如同你的父亲,我却不能够看待你如同我的儿子呀(意思是不能按照孔子安葬自己儿子孔鲤的样子安葬他)。现在这样不是我的主意啊,是你那班同学干的呀。)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颜回死了,颜回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他的车来为颜回置办椁。孔子说:有才也好,无才也好,总是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孔鲤死的时候,就只有棺而无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来为颜回购买椁而让自己步行。因为我过去当过大夫,按照礼制是不可以步行的。) 孔子可真的算得上是颜回的知己了。因为孔子知道,假使按照颜回的意愿,他也不会赞成父亲的做法的。因为,儒家的礼制对于一个儒生来说,是何其重要的东西!假使孔子听从颜路的话,那么颜回一世的英名怕是毁于一旦了。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子路问孔子,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我们还不能把人侍奉好,又怎能侍奉好鬼神呢?子路又说:“我大胆地问,死又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生的道理我们还弄不清楚,又怎能够懂得死呢?”) 颜回死了,孔子还没有从悲伤之中走出来。子路又觉得自己的年事已高,有些时候就会不经意间想到关于死的问题。于是他壮着胆子去问孔子,孔子当然知道子路的心思。但是对于死,他又能够对自己的弟子说些什么呢?他只能用“未知生,焉知死”来开导子路而已了。 颜回死了,子路也老了。这个强亢一生的老人,大约也有了迟暮之感了罢?他原先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现在他也想事事鬼神的事情了。孔子大约看出了子路的心思,于是想拉他一把,推他一把,想把他从衰老和死亡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但是子路心中死亡的阴影大约太沉重,他动情地问自己的老师:“老师,您给我谈谈死亡吧。”孔子说:“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你的人生还长着呢!你还没有活够呢!做人的许多道理你还不明白呢!还有许多事业等待你去完成呢!谈什么死啊?” 孔子的这种拒绝、斥责的语气,实际上是对子路的安慰。孔子知道,若不能揩拭去子路心中死亡的阴影,便只能用生的光芒去覆盖这种阴影了。但是孔子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呢?〈论语〉中的记述却嘎然而止了。大约是子路慢慢地站起来,默默地走开了吧?大约是孔子看着子路这个向来秉性直率、冲动的学生默默离去时有些蹒跚的背影,心中也升腾出一种淡淡的悲凉罢?毕竟,那个时候孔子自己也已经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