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启蒙小故事《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的一个小故事: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王羲之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无论是王羲之的祖上,还是其子孙、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
同时,王氏家族还是名门望族,素来重视对家族成员文化素养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例外。
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堂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羲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兰亭序》不仅是书法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也几乎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
王义之为人耿直,非常关心国计民生。他做会稽内史的时候,正巧赶上罕见的灾荒,王羲之就开仓赈济百姓,使百姓能够度过灾年,各安其业。王羲之对当时政治的腐败非常痛恨,他怒斥当朝官员,认为他们应该自责,自行贬官降职,来向百姓谢罪。有一次,他和丞相谢安共登治城当时谢安神色悠然,有飘飘高世之志。王羲之看到之后,就对他说:“当年夏禹辛勤治水,胼手胝足,周文王食宵衣,治理国政。如今国家多难,人人都应该学习夏禹王和周文王,勤于国事。而空谈废务,浮文妨要,恐怕不是当今所宜。”王义之的率直,得罪了不少权贵,后来,他就是因为与上司不合,才称病辞官,隐居于会稽山阴,直到去世。
我们提到王羲之时,往往只认为他在书法方面的杰出成就,而忽略了他的文学才华;我们讲到《兰亭集序》时,也总是关注到书法而很少想到文章的作者。《兰亭集序》,这样一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极为重要的文章也“为书名所掩”。王羲之一生留下文章很少,多为日常手札类的日记,《遗殷浩书》《与会稽王笺》等,可以算作他的政论文章,虽然如此,也可知其文学根基之深、修养之高。而正是被世世代代文人所称颂的兰亭雅集,有幸让我们看到王羲之的文学才华。
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的文学大家,也留下了无数瑰丽的辞文诗篇。但无论从何种角度讲,兰亭雅集中王羲之留下的诗和序都是这些优秀作品的组成部分。兰亭集会中王羲之诗及序均一气呵成,抒情达意得心应手,表现出了作者良好的文学素质。特别是这篇序,除却书法史上的影响,单从文学角度评价,也是其中的翘楚,难能可贵的是,王羲之一改三国两晋时期辞藻华丽略显堆砌、言辞浩渺故作玄虚的文风,清雅大气,秀美峻劲,一如其书法风格的“峻快”,真正实现了诗文、书法、人格的高度统一。
大哥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