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树立新的学生观

如题所述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3)在课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4)建立民主、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当代社会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样的学生观。教育和知识创新已成为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产业”。当前的形势要求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培育出一个个各具个性的学生。我国的教育目前仍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转型时期,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在这种不良倾向影响下,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发生了畸形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对学生缺乏诱导,一旦学生达不到要求,便恨铁不成钢地进行训斥责罚。2、轻视教育过程的启发引导,片面讲究多读多练,期末考试前搞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形成厌学情绪。3、忽视与学生家长的科学交流、沟通与合作,学生一旦犯错,只顾在家长面前告状,不与或少与家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而这些畸形的作法,不但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恶化了家长、学校、学生三者间互相信任的关系,最终的受害者是那些少不经事的孩子们。
以下事件值得我辈反思。事件之一:一位学生家长到学校指责某某老师不会教,还扬言说她的亲戚也是当教师的,比某某教师会教得多。事件之二:小学高年级的两个平衡班的学生相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打群架(其中有在校的住宿生,教师们并不知情),而后各自带着伤架空。当晚,一群学生家长激愤地冲到学生宿舍意欲殴打参与此事的学生。事件之三:一位小学高年级的英语老师因要求过于苛刻严厉,强逼性格内向的学生练习口语,并经常责令没带书的学生立即返家取书,激起学生的强烈不满,以至于某个学生课堂上当着这位老师的面挑衅地把脚跷到桌面上,学期考试约有90%的学生不及格。事件之四:一位对自己儿子失望得几乎到了极点的家长,竟对班主任要求:要是我儿子不听话,只管给我打,不用怕。上述的各种怪现象,就是应试教育理念带来的种种弊病。它不仅反映出老师的迷茫,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无助和家长的无知,更反映出教育的无力与失败。转变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已经是势在必行。
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我国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八次教材改革,推出S版教材,提出新课程下的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学生观:1、人性化的学生观。教育要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教育工作具有人性美。2、差异性的学生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个性化的学生观。在理念上,教师应相信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会向前发展的,在评价上,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学生改进行为。这是从教育大形势的角度论述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又应该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在新的社会文明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面不断扩大,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以往的崇拜、敬畏取而代之的则是好奇、求证,甚至是挑战。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困惑与烦恼比过去的一代人要多得多。记得2002年秋季学期我担任五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在一节作文课上,我提到了家中喂养的一只小猫,还作了一篇下水文描述了这只猫的生活习性。当我展示下水文时,一个男生说道:“老师骗人。以前的老师总是这样蒙我们的。”我当时的反应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然后诚恳地描述这这只猫咪的样子,并应允带他们去看。整个过程,那个男生都在用一种求证的眼光看着我。现在这位男生升上初中了,每次见到我,总是很敬重地喊我一声“赵老师您好!”。记得1999年刚走上讲坛的第一年,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那里还使用旧教材。一次上语文课,讲到卢沟桥的狮子像对着远方长吼。我把“长吼”的“吼”(hǒu)错读成(hǒng), 一个学生马上指出了我的错误。那时我刚刚踏上讲台,脸皮特别薄,当时就红了脸。但看到那双真挚的目光,我还是欣然接受并从此再也没有读错过这个字。下课后,这位学生走到我身边说:“老师,以前教我们的老师也读错字,我们指出来,他不承认,我们不喜欢。其实承认错了没什么关系,我们还是照样尊敬他!”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过是想表现一下自己,没有他意。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需要的是拥有个性的老师。只有个性化的老师,才能对学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从教师自身的职业需要来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改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的使命。《教师法》第八条第四项写明: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新时代赋予了老师不同的角色定位。现在的教师首先是一种特殊职业,而后才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教师教给学生知识,是在完成他(她)的教书使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了解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爱学生,就要在点滴之处呵护学生。许多事实证明,教师的过分认真对学生的身心没一点好处,反而开得自己身心疲惫。倒是把学生当成学生来看待,用孩子的眼光来阅读他们,用孩子的心来理解他们,才是真正的关心,才真正能有利于他们的的身心成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把学生当成儿嬉的小孩子来关心来呵护,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对于不再沉迷于儿嬉并且已经有了一定阅历的中学生来说,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则是老师应谨慎从事的事情。教师还应真诚地对待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和逆反情绪。有一位老师同仁曾推心置腹地对我说过这样的一番话:在读中学的时候,她最恨的就是那个校长,那时她读初三,正是升中会考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花季多梦的年龄,偏巧她总是收到笔友的来信。这件事情引起了校长的关注。敏感的校长直觉认定她在“拍拖”,终于有一天,把她叫进了教导处。原来这位校长事先没经过同意就拆开了她的信,还真的让这位校长发现了苗头,准备严肃地进行一番教导。但是让这位校长没想到的是,颇具个性的她理直气壮地否认,还大胆地质问校长凭什么私拆信件,凭什么认为别人的一封来信就认定她在和别人谈恋爱。这位校长当时不知是自知理亏还是被她的气势所震慑,最终不了了之是,但没有道歉。事后,她被班主任评价为不懂礼貌,还批评她不应该用这种语气和校长说话。为此,她差点就不想参加升学考试。从此,她不再接受这位班主任的任何教导。直到现在,她仍对此事耿耿于怀。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那位校长侵犯了她的隐私权;从情理的角度来说那位班主任明显偏袒校长,并没有做坦诚相待。中学生正逐步向成人过渡,个性都比较强,与小学生相比较,他们有属于自己的隐私权。要达到教育他们的目的,首先要会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这是老师应具备的又一学生观。
从改善师生关系的角度上看,新时期的教师又应该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树立法律意识是建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教师首先应该有法律、法制观念。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公民,公民是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并享有法律规定的义务的人。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和自己的地位是平等的,凡是公民应享有的法律保护,学生也是享有的。过去,我国传统的教育主要是配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来教育人。人们一贯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对象,缺乏尊重学生的意识,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意识的个体,更没有把学生当作是独立的个体和法律关系的主体。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转变学生观念,建立正确学生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每一位班主任甚至每一位科任教师的必修课。要消除学生的逆瓜心理,就要改变原有错误的学生观。从一开始就要注意珍惜与学生交往的每一次机会,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学生对话。对话时应该用诱导、亲切的话语,切忌用教训的话。学生喜欢风趣的老师,因为这种老师总让他们感觉到亲切又能受到教育。其次,遇事要相信学生不是故意犯错,用宽容的心去面对学生的错误,并给予学生能改过的机会。学生内心需要一位善良的又能帮助他们的老师作依靠。所以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认定学生怀着某种目的故意犯错,那样只会扼杀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机会。第三,给学生亲近自己的机会,与学生交心。学生对教师总是充满猜测与好奇,让学生接近自己、了解自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也是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的好时机。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树立以人(生)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怀,表现教学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新时期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多样化的标准去发现学生的差异并以此为立足点建立促进学生最佳发展的学生观,让学生赢得成功之路与自信,还“学生”这个称呼以朴实的本性:学生就是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6
一、从学校角度看。学校要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和阳光管理。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内容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条最高准则。

二、从教师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联系也最紧密,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主力。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学生观念的改变。教师的任务任重道远。
三、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观的树立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校,但与此同时,学生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观的树立主要是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本身也要在树立新的学生观的过程中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工作,遵守学校纪律,履行一个学生应有的职责,不破坏教学程序和计划,尊重老师。
总之,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教育中的各个因素共同努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04
一、从学校角度看。学校要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和阳光管理。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内容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条最高准则。

二、从教师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联系也最紧密,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主力。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学生观念的改变。教师的任务任重道远。
三、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观的树立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校,但与此同时,学生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观的树立主要是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本身也要在树立新的学生观的过程中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工作,遵守学校纪律,履行一个学生应有的职责,不破坏教学程序和计划,尊重老师。
总之,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教育中的各个因素共同努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1-28
教师对于学生,必须“发现学生;把学生真正地当“学生;用一种全新的学生观来支撑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确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才能全身心地去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第4个回答  2022-02-24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认为: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