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数字模拟人工智能有无可能取代人类?

如题所述

1、后端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以后端Place&Routing为例)  

1)刚进入行业的新人都从跑小的模块做起,在这个阶段会了解基本的后端流程,优化方法和流片标准。  

2)对于小的模块游刃有余后,可以开始做一些追求高性能,小面积,低功耗的模块,比如CPU,GPU,VPU.  

3)  接下来做一些低功耗流程的单芯片,这样会熟悉一颗完整芯片所需要的功耗分析,IRDROP分析,ESD规划等等。  

4)  做大项目的TOP (>30M), 在这个阶段可以学习到模块划分,时序规划,bump routing,等大型项目当中才能遇到的问题。  

5)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就在做大项目的同时去了解封装,了解测试,了解运营,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晋升到项目经理,负责一颗芯片从前到后的实现,生产,测试。  

6)  在成功运营几颗大型芯片以后,就可以选择进入一些初创公司成为研发总监,争取成功上市。  

一般这就是比较顺利的职业发展路线,需要比较好的机遇和自己的努力,一般工程师停留在4) 的阶段就很难上去了。回到AI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到了第四级,更重要的是对项目的把握和整个项目的管理,基本也就和AI不太搭边了。  2、AI技术在后端技术中的应用  在我看来,AI在2)当中的应用场景更为广阔。实际上在我们的后端流程中,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我们做了很多的简化,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做布局时我们不会做真正的布线,我们会做一种简化的布线(global routing),希望用它的结果来指导我们布局,因为真正的布线会花费十倍以上的时间,对于我们是无法接受的。但既然使用了简化模型,简化模型和最终结果的一致性就非常的重要了,在先进工艺里面尤其困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2

在后端的物理实现中,一些复杂的步骤,比如说placement,则十分困难。要检查一致性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得到一个函数的最优解或者近似最优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同时这个最优解的限制条件还很多,面积最小,时序最好,功耗最低,可以绕线,符合工艺摆放要求。再在比如说,布局阶段产生的Congestion往往会恶化时序Timing,并影响设计的Routability,同时导致布线时可能产生Short或Detour,那么如何选取合适的布局和布线才能减少congestion?对于EDA工具的使用者——后端工程师而言,这些算法的优化效果往往就像玄学一样,很难选取合适的搜索步长,并且多次计算结果往往并不能得到同一个解,甚至有时候得到劣解。此外,让广大后端工程师苦不堪言的是,随着摩尔定律的推进,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数以亿计而且还在以指数级进行增长,由此导致数据的处理时间以小时为量级。

第2个回答  2018-01-02

在机器学习算法引入之前,CAD领域通常都采用启发式算法对以上问题进行求解。启发式算法尝试基于随机选择,在可接受的代价(比如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可行解。常见的启发式算法包括禁忌搜索(Taboo Search)、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等。各种启发式算法在优化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在优化流程上十分相似。这些算法本身都是邻域搜索(Local Search)结构,即算法都是从一个或者一组初始解出发,在关键参数的控制下通过邻域函数产生若干个邻域解,根据一定的接受准则(比如确定性、概率性或混沌方式)来更新当前状态,而后根据当前状态调整关键参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