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该如何治疗呢?

如题所述

帕金森病该如何治疗呢?

一、药物治疗:

早期帕金森病大部分对于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好,这也就有了“蜜月期”这么一说,因为大部分帕金森病人在用药物治疗后都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症状可以得到完美控制,且全天候保持良好状态,这样药物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如美多芭、卡比左旋双多巴(息宁)、达灵复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嗅隐亭、普拉克索、吡贝地尔、罗匹尼罗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等;COMT抑制剂如恩他卡朋等;抗胆碱类药物如苯海索片(安坦片)等;多巴胺促释放剂如金刚烷胺等。

二、手术治疗:

经过早期的药物治疗后,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逐渐对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受,并逐渐出现了一些药物相关性并发症,比如开关现象、药效波动、异动症等。此时药物治疗已不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些严重的帕金森病患者会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使生活不能自理。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脑深部核团毁损术、脑深部核团刺激术(脑起搏器植入术)、干细胞移植等方式。目前认为损伤最小的、效果最好的手术为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该手术是通过微创的方法将两根1mm左右电极植入到双侧的大脑核团内,然后将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锁骨下方的皮下组织内,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刺激参数来调整对核团的刺激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帕金森病患者适合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呢?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专家共识中指出了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手术适应症包括:

1. 原发帕金森病;

2. 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

3. 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影响生活质量;

4. 除外痴呆和严重的精神疾病。

对于患者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首先在年龄方面一般不超过75岁,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放宽至80岁;

二、病程方面一般需要大于5年,如果患者症状以静止性震颤为主,且经规范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时可放宽至3年;

三、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应在H&Y分期2.5-4期;

四、药效方面需要经过正规且足量的药物治疗,对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效果,目前疗效下降,或已经出现了药物相关的 ,比如开关现象,药效波动,异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在宋冬雷教授带领下,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麻醉科、放射科多学科密切协作,能够一站式解决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术后程控以及术后康复问题;神经内科在孔晓东副教授带领下,主持帕金森病的诊断、药物治疗以及术前评估以及术后程控工作,神经外科在宋冬雷教授带领下,与影像科、麻醉科密切配合,主持帕金森患者的外科治疗,主要为脑深部电刺激术,该手术主要有如下优点:1、创伤小,手术切口每侧大约3-5cm,颅骨各钻一大小约14mm的骨孔,然后在电生理监测的情况下,将1mm左右的电极缓慢植入到相关核团内,因此手术切口以及对脑组织的损伤都非常小;2、可调节性,植入电极后可通过程控装置对电极刺激参数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参数来调整刺激效果,从而改善不同程度的症状;3、可逆性,脑深部电刺激术为非毁损手术,如患者出现严重的刺激相关并发症,可停止关机停止电刺激,而脑深部核团毁损术为毁损性手术,一旦毁损将不可逆转。孙峰教授带领我院康复科主要针对帕金森病肢体、语言、步态进行康复训练。多学科合作的模式不仅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同时应用于癫痫、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阿尔茨海默症等功能性疾病,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区别于外院的单一科室作战模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治疗原则
1、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2、 用药原则: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
药物治疗
1、保护性治疗:原则上,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就应及早予以保护性治疗。目前临床上作为保护性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近年来研究表明,MAO-B抑制剂有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但目前尚无定论。
2、 症状性治疗
早期治疗(Hoehn-Yahr l~II级)
(1) 何时开始用药:疾病早期病情较轻,对日常生活或工作尚无明显影响时可暂缓用药。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或患者要求尽早控制症状时即应开始症状性治疗。
(2) 首选药物原则: <65岁的患者且不伴智能减退可选择:①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②MAO-B抑制剂;③金刚烷胺,若震颤明显而其他抗PD药物效果不佳则可选用抗胆碱能药;④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⑤复方左旋多巴;④和⑤一般在①、②、③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但若因工作需要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或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则可首选④或⑤方案,或可小剂量应用①、②或③方案,同时小剂量合用⑤方案。≥65岁的患者或伴智能减退:首选复方左旋多巴,必要时可加用DR激动剂、MAO-B或COMT抑制剂。苯海索因有较多副作用尽可能不用,尤其老年男性患者,除非有严重震颤且对其它药物疗效不佳时。
中期治疗(Hoehn-YahrⅢ级)
早期首选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患者,发展至中期阶段,原有的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症状时应添加复方左旋多巴治疗;早期即选用低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至中期阶段症状控制不理想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添加DR激动剂、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或COMT抑制剂。
晚期治疗(Hoehn-Yahr IV-V级)
晚期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进展及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治疗相对复杂,处理也较困难。因此,在治疗之初即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尽量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延长患者有效治疗的时间窗。 [3]
常用治疗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脑内乙酰胆碱的活性,相应提高多巴胺效应。临床常用的是盐酸苯海索。此外有开马君、苯甲托品、东莨菪碱等。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龄较轻的患者。老年患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2、金刚烷胺:可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合成和释放,阻止其重吸收。对少动、僵直、震颤均有轻度改善作用,对异动症可能有效。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
3、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脑内MAO-B,阻断多巴胺的降解,相对增加多巴胺含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MAO-B抑制剂可单药治疗新发、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辅助复方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患者。它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原则上推荐早期使用。MAO-B抑制剂包括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晚上使用易引起失眠,故建议早、中服用。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
4、 DR激动剂: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非麦角类DR激动剂。适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与复方左旋多巴联用治疗中晚期患者。年轻患者病程初期首选MAO-B抑制剂或DR激动剂。激动剂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使用激动剂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发生率低,但体位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嗜睡,幻觉等。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
5、复方左旋多巴(包括左旋多巴/苄丝肼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外周补充的左旋多巴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内经多巴脱羧酶的脱羧转变为多巴胺,从而发挥替代治疗的作用。苄丝肼和卡比多巴是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增加左旋多巴进入脑内的含量以及减少其外周的副作用。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至获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剂量增加不宜过快,用量不宜过大。餐前l h或餐后1个半小时服药。老年患者可尽早使用,年龄小于65岁,尤其是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当上述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症状时再考虑加用复方左旋多巴。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
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通过抑制COMT酶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从而增加脑内左旋多巴的含量。COMT抑制剂包括恩他卡朋和托卡朋。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波动时可加用COMT抑制剂以减少“关期”。恩他卡朋需与左旋多巴同时服用才能发挥作用。托卡朋第一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此后间隔6h服用,可以单用。COMT抑制剂的副作用有腹泻、头痛、多汗、口干、氨基转移酶升高、腹痛、尿色变黄等。托卡朋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须严密监测肝功能,尤其在用药头3个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2
帕金森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药物治疗的方式效果比较微弱,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帕金森患者在早期是能够根治的,如果病情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行为障碍,反应迟钝,自制力差,恐惧烦躁等情况。平时一定要与老人多进行沟通,能够有效地缓解老人心理的压力。
第3个回答  2020-12-02
帕金森是多年低血压(心脏病)长期维持造成,属于心脏病症状!服治疗心脏病中药可以痊愈!
第4个回答  2023-05-25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的药物作用在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和分解。如果停药时间过早,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可能会迅速降低,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