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无人超市,为什么经营不下去?

如题所述

无人超市门庭冷落,上门购物者寥寥无几,由于没有工作人员管理,某些没有购买需求的路人进入无人商店后肆意的占用店内的空间,秩序混乱,影响了有真正有购买需求的人的方便使用;无人超市在对商品质量的监管上也存在较大的漏洞,设备无法根据客流情况进行智能调控,商品得不到及时补充,尤其在对食品的监管中更存在一些安全上的问题和隐患。同时,无人超市需要刷手机进出、支付,也限制了一些人群的使用。无人超市没有形成一个消费的场所,倒成了一些人纳凉避暑的盛地,最后只能落得个关门歇业的命运。

其一,无人超市技术水准不过关。无人零售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前沿技术,包括机器视觉、AI算法、自动支付等等,这类技术尚不成熟,研发成本太高。在国内,除了阿里、京东等少数巨头,其他的初创公司采用的都是“二维码+感应器”的低端识别技术。

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必然受影响。不仅简单的购物支付会因为技术问题而操作失败,甚至在没有购物的情况下,扫码离开店铺也会出现问题,导致要联系客服才得以离开。而像Amazon Go那样拿完即走的购物体验,自然更是无从谈起了。

其二,无人超市压缩了人工成本,但其他方面的成本并不低。无人零售的关键在于超市能在不依赖人力的情况下正常运转。然而,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无人店,仅仅是没有收银员,补货、清理、整理工作依然需要人工,与真正的“无人”差距甚远。

这就意味着,无人店节省的充其量只是收银员成本,而这一块恰好是零售业成本中最低的。反观技术投入方面,除了上百个摄像头,重力感应等设备,成本最大的还是后台的视频分析所需要的GPU服务。现在做的比较好的单人跟踪性能也就100fps,视频大致每秒25帧,那么一个GPU服务器也只能跟踪4个人。这还不包括行为识别,物体识别,重识别(Re-ID)等等诸多的问题。

另外,还有供应链的成本。无人店背后的物流、配送与传统零售是一样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而国内零售业的配送物流自动化系统并不成熟,使得这一块的成本依然无法减少。简而言之,无人零售减少的成本有限,增加的成本不少,整体来看依然是成本高企。

其三,商品损耗问题。由于店面大部分时间内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常会出现商品乱堆乱放的现象。另外对于突发事件(空调损坏、设备失灵等)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商品损耗问题在现阶段尤为突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5
因为有的人买完东西都不会付钱,而且无人超市的话没有人管理,所以造成了很大的亏损,就经营不下去
第2个回答  2019-10-14
我觉得不光是因为经营问题,还有就是现代人的品格问题,有些人就是特别的没素质
第3个回答  2019-10-14
我认为可能是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设计方面也不怎么样,宣传上不到位
第4个回答  2020-11-26

超市的工作人员是很多的,也是一大笔开销。所以马云就推出了无人超市,正好人们都会扫码付款了,那现在的无人超市怎样了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