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不结婚违法”是网络热词,为什么说大龄青年“不婚”是家事也是国事?

如题所述

因为现在中国的生育率很低,即使放开二胎,真正的生孩子的也不足40%,一些大城市更是剩男剩女的聚集地,不婚不育成为了一种时下的流行趋势。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中,大龄女青年已经是普遍现象。

其实应该知道,他们往往是那种高学历,高收入的社会经营阶层,尤其是剩女平时生活中吃美食,逛街买高档服装,高档化妆品,出国旅游或者留学。这些活动完全可以塞满她们的闲暇时光,男人已经不是必需品了。

生育和养娃时间和金钱。很多人的收入根本不足以养孩子,大多数是“大家庭多人养娃”的局面,父母辈的支持,腾出了他们的时间,可以让小夫妻同时挣钱,经济上渠道多一个。否则的话,即使只有一个娃,也必须父母其中一人专职养娃,不仅很累,而且少一个人赚钱,经济跟不上。

大部分人大学毕业的年龄在22岁,研究生毕业时25岁。也就是说辛辛苦苦读书读了18年,而女性就面临着生育的问题。我们如果把精力放在事业上,女性的升值空间很大,可是一旦有孩子了,就面临着失业,事业停滞。该职业的职业成熟度划分的,3—5年磨合期,5—7年适应期,7—10年成长期,10—15年专业成熟期。可是按照35岁无价值论,我们根本等不到专业成熟期就被淘汰了。

人口老龄化,消费问题是大头,只有国家政策上和经济上扶持,才能让年轻人真正的敢生孩子,会导致原种文化代表的中层与异种文化代表的底层发生不死不休的矛盾,而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改革财富分配模式,使得年轻人有能力消费,在感觉上生孩子(养孩子)是一件赚钱的事情,而这就意味着非年轻人口的损失会非常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8
首先,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是一定数量个人的综合,强调规模。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处于家庭关系、民族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及社会关系之中,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同人口发展过程相关不结婚,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其次,不结婚的人,就不会生孩子,减少生育率,人口增长率就会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会增加,年轻劳动里会减少,会降低国家税收,年轻劳动力减少了国民生产总值也会减少,经济增长出现缓慢的情况。未来,国家要养的孤寡老人也会越离越多,养老压力太大,税收又少,国库会越来越紧张。
据2018年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超老龄化的国家,60岁以上的年纪的人口数量已经高达3亿。其中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模式中传统三 世同堂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加 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 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 化。据最新调查显示,预计到 2020 年,独居老人 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左右,独居老人 和空巢老人将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
第2个回答  2019-09-07
时下,年轻一代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部分年轻人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和个性自由,宁可选择单身也不愿违心屈就;而女性经济地位的上升也使得部分女性对男性或婚姻制度的依赖性降低。晚婚甚至“不婚”在中国不断增多。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民政部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多达1.8亿,而据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娶不上媳妇的光棍将达3000万至3500万。目前,大龄青年的“不婚现象”已不仅是一家的难念之“经”,而且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口问题日益凸显。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结婚率下降已严重影响到人口增长,不少社会学家开始呼吁年轻人的父母“逼迫”子女去寻找另一半。也有专家表示,不断升高的不婚率可能会带来生育率下降和男性犯罪率上升等社会现象。
  
在我国,由于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投入相对较少,结婚率的下降对婚姻传统、法律以及社会保险制度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大龄青年“不婚”现象应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在政策和法规上采取积极措施缓解青年群体生存压力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
第3个回答  2019-09-08
因为不结婚就没有出生率,国家的人口红利就是劣势,会影响整个社会。
第4个回答  2019-09-09
因为“不婚”影响出生率,没有新生儿的出生,社会人口老龄化就会越来越严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