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水族馆的建设发展

如题所述

青岛海产博物馆
1934年3月,中国动物学会第四次理事会接受中华海产生物会的提议及赠送基金6500元,筹建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得到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总干事丁在军的支持和大力赞助,同时也得到了以王家辑为书记的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的赞助,共筹得资金13000余元。择址于青岛海滨公园内的莱阳路2号,1936年奠基,1937年主建筑落成。
1938年,日寇侵占青岛,占用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建筑,并在院内兴建日本式木房一排,于1938 年12月27日开办山东产业馆。该馆由日本驻青总领事大鹰正次郎等创办,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华北进行经济侵略、搜集经济情报的基地。
1945年日本投降,此时的水族馆一是一片残破景象。后经日夜抢修并搜集各种鱼类,水族馆于1946年7月1日重新开放。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市军管会文教部派张锡绶接管水族馆。1950年,青岛水族馆与山东产业馆合并,成立青岛人民博物馆,高哲生任名誉馆长,滕胜任副馆长。1954年,根据中央文化部的指示,在青岛市文教局主持下成立了青岛海产博物馆,并对展览内容进行了调整。
位于莱阳路4号的原青岛水族馆以饲养展览活水族为主,位于莱阳路2号的原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山东产业馆以展出海洋生物标本为主。
先后参观过青岛海产博物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有周恩来、朱德、陈云、贺龙、徐向前、赛福鼎、刘伯承、胡耀邦、郭沫若等,参观过青岛海产博物馆的外国元首有越南主席胡志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圭亚纳总统阿瑟忠等。
青岛海洋科技馆
1979年,中国科协倡议在建设特色科技馆,并确定山东省要建设以海洋为特点的科技馆。经省、市两级政府同意,由青岛海产博物馆筹建青岛海洋科技馆,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管理模式。1988年,根据中共青岛市委意见, 在增加海洋科普展馆的基础上,保留“青岛海产博物馆”的称谓,并同时命名为“青岛海洋科技馆”。
青岛海洋科技馆建成后,努力发挥海洋科普功能,分设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理化等展出内容,并且充分利用先进的声、光、电手段配合标本、模型来各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突出观众参与,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
青岛海底世界
青岛海底世界工程于1996年7月由青岛市计委正式立项,同年11月6日奠基。一期工程由青岛水族馆自筹资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设计院设计,1998年3月正式动工,1999年10月顺利完成。
2002年5月,青岛水族馆与山东鲁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青岛汇泉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海底世界后期建设及经营。2003年8月,青岛海底世界正式开业。
青岛海底世界已成为青岛市民和外地游客最爱欢迎的景点。2004年以后,青岛海底世界推出了“海底情深”服务品牌,在全国旅游业产生了很大反响。 1930年秋 蔡元培、李石曾、宋春舫、蒋丙然等科技先贤,倡议以建青岛水族馆作为成立中国海洋研究所的第一步,并由青岛观象台具体负责设计施工。
1931年1月 青岛水族馆在面海依山的海滨公园(今青岛鲁迅公园)内破土动工。
1932年2月 青岛水族馆竣工。水族馆为高四层的中国古典城堡式建筑。蔡元培先生、时任青岛市长的胡若愚先生分别为青岛水族馆题写了馆名。
1932年5月8日 青岛水族馆正式对外开放,沈鸿烈在开馆典礼上致开幕词。蔡元培先生发表书面致辞,称青岛水族馆“当为吾国第一矣”。
1937年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现莱阳路 2 号办公楼)建成。
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青岛,青岛水族馆被日本人侵占,并在莱阳路2号建成一排日本板房,开办成“山东产业馆”。
1945年9月 日本投降后,由当时的青岛观象台台长兼任水族馆馆长;经修复后,水族馆于1946年7月1日对公众开放。
1949年6月 青岛解放,青岛水族馆和山东产业馆由青岛军管会文教部接收。
1950年 青岛水族馆和山东产业馆合并为青岛人民博物馆。
1954年,周恩来总理到青岛考察并参观了展馆,他指出:“青岛水族馆好是好,就是太小了。”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海产博物馆研究了如何解决水族馆“半年开放,半年闭馆”的问题。当时,借山东大学工学院(原址在青岛)来馆考察建筑物的机会,向该院提出了水族馆的改造方案,并得到了他们的无偿支持。该院为水族馆绘制了保温设备及提高水温的蓝图,并提出在现海兽表演馆位置建筑大坝的方案和扩建水塔及在莱阳路2号东院凹地建海龟饲养池的蓝图等,从而奠定了水族馆扩建改造的基础。
1955年 更名为青岛海产博物馆,并将活水族和海洋生物标本分为两馆陈列和展出。
1957年 政府投资对水族馆进行了较大规模改造,将原有的暗道式小水池改为开放式大厅和大水池,改造了水循环系统,增设了锅炉取暖设备,彻底改变了“半年开放半年闭馆”的局面,实现了“全天候开放”。
1965年 在水族馆东面海滩(现海兽表演馆处)修建大型露天海豹池。
1966年5月1日海豹池正式向游客开放。1979年 青岛海产博物馆由文化局划归市科协领导,开始筹建具有海洋特色的科技馆。
1980年 在标本陈列馆北侧征地20亩,筹建海洋科技馆。
1985年 现海洋科技馆一号馆建成。
1987年 现海洋科技馆二号馆建成。
1988年 青岛海洋科技馆成立。
1990年3月 在露天海豹池处动工修建南极馆。
1991年11月 南极馆建成开馆,南极动物在青岛有了适应习性的生活环境。
1993年 水族馆首次被评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
1993年1月 水族馆进行了第一次大的改造工程。同年6月17日开放,在水族馆大厅中新建了具有第二代水族馆特点的大型洄游水槽;大厅北侧改建成大型混养池,把原来小型橱窗式水池扩大成16个大型水池,安装了保证游客安全的复合钢化玻璃;选用先进的塑料管材更换了供水管道。
1994年 水族馆增加了二楼的展出面积,扩大了展区。
1995年 建成淡水鱼馆、珍稀水生物馆。
1996年 对水族馆东西耳房进行了改造,达到了较好的展出效果。
1997年11月6日 青岛海底世界奠基仪式在莱阳路一号院举行。
1998年3月1日 青岛海底世界破土动工。
1998年 改造了抹香鲸展室。
2000年 青岛水族馆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0年 水族馆进行了第二次大的改造,扩大了内外展池并模拟真实的海洋环境,达到了逼真的效果,增加了观赏性。
2001年 对标本陈列馆进行翻建,展馆面积增大一倍,并采用先进的展示手段,增加了展品和科普内容并改名为海洋生物馆。
2002年 青岛水族馆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2年5月18日 青岛水族馆与山东鲁信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建设青岛海底世界。
2002年5月23日 青岛海底世界工程封顶。
2002年11月11日英国人詹姆斯·阿·吉尔曼来水族馆交还“龙牙”,这是水族馆的传奇故事之一。
2003年 重新装修淡水鱼馆,增加了热带雨林展出效果,更名为淡水生物馆。
2003年5月 蔡元培雕像落成。
2003年7月16日 青岛海底世界建成并对外试营业。
2003年8月12日 青岛海底世界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4月23日 中国科普志愿者青岛海洋科技馆工作站成立。 青岛水族馆馆名沿革一览表
1932年:青岛水族馆
1950年:青岛人民博物馆
1955年:青岛海产博物馆
1988年:青岛海洋科技馆 青岛海产博物馆
1998年:青岛海洋科技馆青岛海产博物馆 青岛水族馆 20世纪60年代初,青岛海产博物馆历时90个小时由长江口成功运输长江江豚至青岛,并成功地进行饲养。这是中国首次人工饲养江豚,当时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70年代初由饲养了两条宽吻海豚。
斑海豹自1966年首次繁殖成功后,截至2000年共产仔17头,其中寿命最长的个体活到了24岁,这为研究斑海豹的生长发育、生殖习性意及生态学和动物学行为提供了条件。1987年,林业部批准下达《渤海斑海豹的分布资源和管理研究》的科研项目,由青岛海产博物馆和辽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有关研究工作,连续三年的研究工作按期完成,并于1991年获得林业部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年,由南极抵达青岛的巴布亚企鹅,也很快适应了青岛的环境,在青岛水族馆生活了超过15个年头。
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于1987年2月在中国南极长城站的西海岸捕获了2头象海豹,一雄一雌,经鉴定,均为1龄幼豹。于1987年5月将其运到青岛,送交海产博物馆饲养。雄的取名为“南南”,雌的取名为“冰冰”。在馆内科技人员的精心饲养和管理下,2头象海豹很快适应了新环境,长得十分健壮,发育正常。一年后,“南南”的体长由2米增加到2.9米,“冰冰”由2.5米增加到3.10米。1988年11月,雌海豹生了一头小海豹,不幸的是小海豹被它的妈妈压死了。“南南”和“冰冰”去世后,中国没有再进行南极海豹的人工饲养。
青岛水族馆也是最早将罗非鱼由淡水中进行海水驯养成功,八十年代又进行了孔鳐、牙鲆等经济鱼类的人工孵化,特别是孔鳐胚胎的研究发育,填补了中国软骨鱼类胚胎学空白。另外,在海水分析、鱼病防治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