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动脉闭塞症的诊断鉴别

如题所述

1、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2、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表现:麻木、怕冷(或灼热)、间歇跛行、淤血、营养障碍改变,甚至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有20%~25%发生急性动脉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
3、患肢近心端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胭、股动脉以上病变为多见(常累及肢体大、中动脉)。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他肢体缺血性疾病。
7、动脉造影:①下肢动脉病变,胭、股动脉以上病变占60%以上;②动脉多为节段性闭塞,闭塞段之间的动脉和近心端动脉多呈迂曲、狭窄,因粥样斑块沉积,动脉呈虫蚀样缺损;③由于广泛肢体动脉硬化,侧支血管很少,而肠系膜下动脉,骶中动脉,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等主要分支动脉,就成为侧支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1、间歇性跛行须与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经源性跛行) 区分开来。
2、对于突发下肢发凉、麻木、静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鉴别的主要依据。
3、年龄和发病部位是本病与大动脉炎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要点, 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 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吸烟的青壮年男性, 主要累及肢体的中、小动脉及静脉。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病程进展慢,无动脉壁钙化,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4、雷诺病(征) :好发于青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绪变化激发手指皮肤色泽的典型改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少数患者可发生于下肢或四肢。非发作期,患指(趾) 颜色正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可据此与腰椎间盘突出及静脉性跛行进行鉴别诊断。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引起患者下肢的疼痛与下肢动脉闭塞所致的疼痛不同,其疼痛表现为麻木感、放射感,部分患者还伴有腰部不适的症状,且下肢动脉触诊可触及足背动脉波动,基本可排除血管因素;而静脉性跛行患者表现为下肢肿胀,且伴有浅静脉曲张。
第2个回答  2019-06-21
鉴别诊断
1、间歇性跛行须与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经源性跛行) 区分开来。
2、对于突发下肢发凉、麻木、静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鉴别的主要依据。
3、年龄和发病部位是本病与大动脉炎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要点, 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 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吸烟的青壮年男性, 主要累及肢体的中、小动脉及静脉。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病程进展慢,无动脉壁钙化,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4、雷诺病(征) :好发于青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绪变化激发手指皮肤色泽的典型改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少数患者可发生于下肢或四肢。非发作期,患指(趾) 颜色正常。
第3个回答  2019-04-16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如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第4个回答  2018-12-08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及时发现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能够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