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镇的盐官名人

如题所述

海宁盐官古城不仅是观潮胜地,更是名人荟萃的地方。这里曾经诞生了戏曲家陈与郊、“瘟病医圣”王孟英、训诂学家朱起凤、女作家陈学昭、教育家郑晓沧、音乐家刘质平、古书画鉴定家钱镜塘、徐邦达与校勘学家赵万里……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海宁盐官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海宁陈氏号称“海内第一望族”,三百年来年中进士者二百余人,位居宰辅者三人,官至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者十一人,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美誉。
浙江海宁陈氏原籍渤海,宋太尉高琼之后。高琼第十六世孙高谅入赘海宁城东皇冈陈明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颍川陈氏。
明代陈与郊、陈祖苞和清代陈之遴(清顺治朝宏文院大学士)、陈诜、陈元龙(清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奕禧、陈邦彦、陈世倌(清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等均为其族人。海宁渤海陈氏三阁老府现存陈元龙府邸,位于盐官堰瓦坝,始建于陈元龙曾祖陈与相(官至贵州左参政)时。
陈与郊,明代著名戏曲家,他不仅自己编剧,还能够谱曲,且曲音典雅,为历来评论家所称道。因怀才不遇而鄙视官场,其作品中常带有针砭时弊的色彩,所以常不署名,或署笔名,因而其作品大多流失。现尚存杂剧曲目:《昭君出塞》、《文姬入塞》、《袁氏义犬》三部,诗文集《隅园集》,经他之手编辑的《古名家杂曲》、《古今乐考》等十余部古代戏曲史专著,对研究中国的戏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陈之遴,陈家第一位“阁老”,也是明末清初声名卓著的文人。他精研命理之学,著有《命理要言》、《命理要旨》,又有《施吉堂》、《浮云集》、《浮云续集》等。其夫人徐灿亦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著有《拙政园诗集》传世,可与李清照、朱淑真相提并论,清初著名学者陈维崧曾评她的词是“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唯一入选的女词人便是她。 相传乾隆是浙江海宁大盐商陈阁老的儿子。浙江海宁县,清朝时属杭州府,是海边一个小县。海宁虽小,却因在这里能观看到气势磅礴的海潮而闻名于世。
相传在浙江海宁有一个盐商叫陈世倌,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与雍亲王私交甚笃。有一年,雍亲王和陈世倌两家的夫人在同一天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让陈世倌将孩子抱进王府让自己看看。可是,当孩子送还时,陈家却发现,原来好好的一个胖小子变成了小丫头。陈世倌考虑到此事悠关性命,未曾敢对外透露半点……而这被换进王府的陈世倌之子自然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乾隆继位后,对海宁陈家非常优待,自己也曾先后六次南巡江浙,去陈家拜访自己的亲生父母。并亲笔在陈家的宅堂题写了“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牌匾。“爱日”一词,来源于汉朝杨雄《孝至》的一文。意思是儿子孝敬父母的日子。“春晖”一词来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后人常以春晖来比喻母爱。这两方匾额的题词内容都有儿子尊敬和孝顺父母的意思。于是,后人就认为,乾隆皇帝题下这两块牌匾就含有孝敬亲生父母的意思。  另外据《清代外史》记载,乾隆在宫中的时候经常的穿着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清宫十三朝演义》中也认为乾隆六次下江南的住在陈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由此,人们认定乾隆帝也许确实是海宁陈阁老家的儿子。 相传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了。为了保存实力,东山再起,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地向吴王夫差求和。当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夫差听信了被越国贿赂收买了的奸臣谗言,就答应不杀勾践,改为让他入吴为奴。而作为吴国大夫的伍子胥却极力反对此事,甚至在夫差不愿改变决定的时候出言教训:“大王实在是太糊涂了!勾践卑膝求和只图他日反攻,大王却看不明白他的险恶用心。如若大王再这样糊涂下去,只怕老臣总有一天会看到越国的军队反灭了吴国!”
伍子胥曾助夫差的父亲阖闾夺位破楚,是吴国强国的大功臣,连夫差都得尊称他一声“亚父”,所以夫差在一开始忍下了对他的不满。可是刚愎自用的君王最讨厌别人对他指手画脚,渐渐对伍子胥一再地忠心进谏起了反感。尤其是勾践用千依百顺的卑微态度来讨好他,又向他献上了美女西施后,君臣之间的关系更是日渐疏远。
后来吴王夫差为了称霸诸侯,决定攻打齐国,越王勾践主动提议出兵相助,他宠信的太宰伯喜否 也附和连连,唯独伍子胥认为万万不可,坚决反对此事。在奸臣挑拔离间下,夫差怒赐“属镂”剑于伍子胥,命令他自杀谢罪。
一片丹心反遭如此践踏,伍子胥怒发冲冠,不但大骂夫差昏庸无道,还嘱咐儿子:“扶吾目悬于东门,以观越兵来伐吴;以鱼夷 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来朝,以观吴之败。
据说伍子胥的尸体进入钱塘江的那天,正是农历八月十八,而此后他日日驾着素车白马驱潮而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了潮神生日。 唐宣宗名李忱,原名李怡,小名风光,是唐宪宗的幼子。做皇帝前封为光王。据《续皇王宝应录》记载,按宪宗时的既定方针,他是要继宪宗之位做皇帝的,但为唐文宗抢先做了皇帝,文宗死后,其第武宗即位。武宗对这位叔父不太放心,派人把他抓了起来,“沉于宫厕”。后,他在太监仇公武的帮助下,流落民间,逃过一劫。
光王最先落脚的寺院,就是盐官安国寺。安国寺俗称北寺,当时叫做镇国海昌院。主持方丈齐安据说也是唐室宗亲,在此落发为僧。齐安初见李忱,就觉得他气宇不凡,给他取法号琼俊,让他在寺中做了一个小沙弥,每有高僧到访,都要叫他陪侍。  这一日,著名的黄檗禅师前来镇国海昌院讲法。用过素斋后,黄檗禅师因听说海宁潮甚是有名,希望一睹奇观。恰逢齐安法师有事,就叫琼俊陪同黄檗出盐官南门前去。其时盐官海塘还是用泥土筑成,在土堤上,等待潮水来临的过程中,黄檗一直双掌合十。琼俊就说:“禅师,你常常开示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请问禅师,你现在拜佛在求什么呀?”黄檗禅师听了,出其不备,一个清脆的耳光打在琼俊的脸上,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当作如是求。”“你说当如何求也就罢了,何必动手打人,太粗气了!”琼俊申辩着。黄檗也不答话,伸手向东方一指。琼俊极目望去,只见远处水天一色之处隐约出现了一段稍稍突起的微波,横卧水面,慢慢向西而动,然后波线逐渐增高,接着水波闪烁,开始出现断断续续的白线,潮水向这边推进了。就在这一瞬间,琼俊突然明白了黄檗所求为何……  到武宗末年时,皇帝听道士、宰相之言而排佛,将佛像、钟、磬改铸为钱币、农具等物,这就是历史上的“会昌法难”。在武宗病重不治时,太监拥立已出家的李忱光王,将其迎回。李忱即位后,称为宣宗,因历经民间疾苦,多有磨难,故而能“用法无私,从谏如流”。宣宗的执掌政权,也结束了“会昌法难”。他对于曾经在此观潮、生活过的盐官具有感情,特别想念齐安法师,曾经派人接齐安进京,但齐安推辞了,不久圆寂。宣宗赐齐安悟空国师的谥号,并且扩建寺院,取名齐丰寺。 元末明初,海宁郭店地方出了个有名的相士叫贝国器,盐官五土庙的建立就与朱元璋和贝国器有关。朱元璋灭元后,准备登基,一天朱元璋微服出行,遇相士贝国器。
贝国器忽自语:“帝星临凡。”
朱元璋闻言大惊,问:“先生何方人士,何出此言?”
贝国器手捋长须答:“我乃浙江海宁人士。君不见帝星临登基仅一步之遥么?”说着手指天空,为朱元璋指点群星。
朱元璋问明贝国器所住客栈后随即离去,这一晚朱元璋辗转难眠,天下竟有如此神人,一定要找他征询定国大计。第二天,朱元璋派人找到贝国器,与之寒暄后切入正题。
问:“当下元朝已灭,新朝将建,不知先生以为新朝将以何命名?”
曰:“国定大明。”朱元璋闻言鼻尖已然冒汗。
又问:“先生以为新朝将以何年号?”
“能以武击败善战元朝者,帝当称洪武。”
朱元璋大惊失色,久不能言。
原来新朝称明,帝称洪武正是朱元璋已经确定但尚未公布的国家大事。贝国器走后,朱元璋连呼“神相也、神相也。”待建朝一切筹备妥帖后,朱元璋即行登基大典。之后,百废待兴,朱元璋广招天下贤士,当然忘不了“神相”贝国器。却想不到贝国器已远离红尘隐居去了。朝廷使者到了海宁,贝家也已人去楼空,只得作罢。朱元璋心想为保社稷安宁、江山世代相传,须得神人共助,何不在海宁设一场所以祈求海宁神人共保大明江山,同时,表示对海宁神相贝国器的尊重和怀念。于是,洪武元年,海宁五土庙在盐官建立了。这就是为什么帝王祭祀社稷的场所建立在海宁的传说,而且在全国(除京城外)是独一无二的。 1923年8月20日,诗人徐志摩的祖母病逝,他便南归故乡硖石奔丧。伤感之后,志摩想到约几个好朋友去盐官观潮,让海涛冲刷失去亲人的苦痛,便给胡适等人写了一封信。
9月28日,胡适、陶行知、陈衡哲、朱经农、马君武、高梦旦、曹佩声等人下火车后,徐志摩带着他们上了早已租好的船。木船橹声咿呀,一路向盐官进发,在船上他们吃的是船菜,有小白菜芋艿、鲜菱豆腐、清炒虾仁、粉皮鲫鱼、雪菜豆板泥、水晶蹄膀和芙蓉蛋汤等。吃得胡适他们赞不绝口。在船中他们谈论论文,别有一番情趣。
志摩等一行10余人到了盐官,登上了占鳌塔。志摩颀长的身材,白白的长脸,笔直的鼻梁上架一副金丝边近视眼镜,透过镜片是一双灵动无邪的眼睛,江风吹来,衣袂飘飘。其时,还没有涨潮,寂静的钱塘江面犹如锦缎般银光闪烁,阳光映照着江面被微风吹来泛起的层层涟漪。远远的,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江面上,许多只挂着白帆的渔船荡漾着。20余天来紧紧压缩着的痛哭的心,对着这雄伟辽阔的江面,渐渐舒展开来了。瞬间,秋风萧瑟,几十只未名鸟在水天之间,不停地忽上忽下。
就在志摩他们说话的当儿,只见堤岸上的几个男孩,裤腿卷的高高的,挥手高呼到:“涨潮了,涨潮了。”一边喊一边奔向远处。此时钱江潮雪浪翻滚,像巨人的胸脯,起伏不停,远方有一条银带,渐渐移近,如奔腾的万马,披散着白色的鬃毛,吼着,奔着,层层叠加,涌至占螯塔前,一片静气成堆雪,白虹一线呈奇观……
大潮过后,江面余波荡漾,回味无穷。即使历史推进了几十年,海宁潮景观却依然如此,这犹如志摩的诗,而今读来仍余韵浓浓,脍炙人口。
夕阳西下,志摩等一行10余人踏着晚霞归去,堤岸上的树叶在秋风里摇曳,几枚落叶在秋风中飘荡,悠悠落在江面上。此时此刻的志摩发现江畔有一女郎正独步黄昏沙滩,从而引出了他的《海韵》一诗。一个单身女郎在黄昏的沙滩徘徊,这女郎既是秀美的,又是彷徨的,徐志摩出于关切,连声劝她:“女郎,回家吧,女郎!”她却仍独自在沙滩蹉跎。这又是为何?只是“爱着晚风吹”,“爱这大潮的颠簸”……然而,“海潮吞没了沙滩”,也终于吞没了苗条的女郎么?“沙滩再不见女郎,再不见女郎!”秋风为志摩他们唱着那支遥远而又古老的歌谣,秋风还与志摩同去江畔,寻觅柴可夫斯基那洁白的羽翎。然而,秋风依然如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