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区别在哪

如题所述

1、针对性不同

灵敏度是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致的响应量变化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

精密度是表示测量的再现性,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是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好的精密度是保证获得良好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测量精密度不好,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

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计量的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多次反复测量,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符合)程度。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密度所反映的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精密度高,不一定正确度(见下)高。也就是说,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小,不一定其系统误差亦小。

2、应用不同

灵敏度指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所测的最小值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而言的,对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则无所谓灵敏度。

准确度是对电气仪表而言的,对其他仪器无所谓准确度。  仪器的准确度一般是以准确度等级来表示的,如电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当它指针满偏时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比数值。

精密度仪器的最小分度越小,其精度就越高,灵敏度也就越高。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仪器的精度高,准确度也就高。这表明仪器的精度是准确度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准确度,也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精度相适应。这正是人们常用精密度来描述仪器准确度的原因。  


3、程度不同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大小,准确度越高,则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越小,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越高,则多次平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就越接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8
一、仪器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准确度: 
1.仪器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所测的最小量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如天平的灵敏度,每个毫克数就越小,即使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偏转到刻度盘一分度所需的最大质量就越小。又如多用电表表盘上标的数字“20kΩ/V”就是表示灵敏度的。它的物理意义是,在电表两端加1V电压时,使指针满偏所要求电表的总内阻Rv(表头内阻与附加电压之和)为20kΩ。这个数字越大,灵敏度越高。这是因为U=IgRv,即Rv/U=1/Ig,显然当Rv/U越大,说明满偏电流Ig越小,即该电表所能测量的最小电流越小,灵敏度便越高。 
仪器的灵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过高,测量时的稳定性就越差,甚至不易测量,即准确度就差。故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敏度也不易要求过高。 
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等而言,对直尺、卡尺、螺旋测微器则无所谓。 
2.仪器的精密度: 
仪器的精密度,又称精度,一般是指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如米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其精密度就是1mm,水银温度计的最小分度为0.2℃,其精度就是0.2℃。仪器的最小分度值越小,其精度就越高,灵敏度也就越高。比如最小分度为0.1℃的温度计就比最小分度为0.2℃的温度计灵敏度和精密度都高。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仪器的精度高,准确度也就高,这表明仪器的精度是一定准确度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准确度,也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精度相适应。这正是人们常用精度来描述一起准确度的原因。 
但是,仪器的精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准确度。例如一台一定规格的电压表,其内部的附加电压变质,使其实际准确度下降了,但精度却不变。可见精度与准确度是有区别的。 一般仪器都存在精度问题。 
3.仪器的准确度: 
仪器的准确度一般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它指针满偏时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数值。某电表的准确度是2.5级,其意义是指相对误差不超过满偏度的2.5%,即以其绝对误差=量程×准确度。如量程为0.6A的直流电流表,其最大绝对误差=0.6A×2.5%=0.015A。 
显然用同一电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最大绝对误差使不同的。因此是用电表时,就存在一个选择适当量程挡的问题。 
准确度一般是对电气仪器而说的,对其他仪器无所谓准确度。 
二、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1.测量的精密度: 
测量的精密度是指对某一量测量时,各次测量的数据大小彼此接近的程度。测量精密度越高,说明各次测量数据比较接近的程度。测量精密度高,说明各次测量数据比较接近。它是偶然误差的反映。但由于系统误差情况不确定,故测量精密度高不一定测量准确度就高。 
2.测量的准确度: 
测量的准确度使之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测量的准确度高,说明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偏离较小。它是系统误差的反映,但由于偶然误差情况不确定,故测量准确度高不一定测量精密度就高。 
3.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的精确度是指测量数据集中于真值附近的程度。测量的精确度高,说明测量的平均值接近真值,且各次测量数据又比较集中,即测量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比较小,测量的既准确又精密。因此,测量的精确度才是对测量结果的综合评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5-12

仪器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所测的最小量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如天平的灵敏度,每个毫克数就越小,即使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偏转到刻度盘一分度所需的最大质量就越小。又如多用电表表盘上标的数字“20kΩ/V”就是表示灵敏度的。它的物理意义是,在电表两端加1V电压时,使指针满偏所要求电表的总内阻Rv(表头内阻与附加电压之和)为20kΩ。这个数字越大,灵敏度越高。这是因为U=IgRv,即Rv/U=1/Ig,显然当Rv/U越大,说明满偏电流Ig越小,即该电表所能测量的最小电流越小,灵敏度便越高 。
仪器的灵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过高,测量时的稳定性就越差,甚至不易测量,即准确度就差。故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敏度也不易要求过高。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等而言,对直尺、卡尺、螺旋测微器则无所谓 。
仪器的精密度:
仪器的精密度,又称精度,一般是指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如米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其精密度就是1mm,水银温度计的最小分度为0.2℃,其精度就是0.2℃。仪器的最小分度值越小,其精度就越高,灵敏度也就越高。比如最小分度为0.1℃的温度计就比最小分度为0.2℃的温度计灵敏度和精密度都高 。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仪器的精度高,准确度也就高,这表明仪器的精度是一定准确度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准确度,也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精度相适应。这正是人们常用精度来描述一起准确度的原因 。
但是,仪器的精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准确度。例如一台一定规格的电压表,其内部的附加电压变质,使其实际准确度下降了,但精度却不变。可见精度与准确度是有区别的。一般仪器都存在精度问题 。
仪器的准确度:
仪器的准确度一般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它指针满偏时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数值。某电表的准确度是2.5级,其意义是指相对误差不超过满偏度的2.5%,即以其绝对误差=量程×准确度。如量程为0.6A的直流电流表,其最大绝对误差=0.6A×2.5%=0.015A 。
显然用同一电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最大绝对误差使不同的。因此是用电表时,就存在一个选择适当量程挡的问题。准确度一般是对电气仪器而说的,对其他仪器无所谓准确度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