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教学能力(摘抄)

如题所述

谈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态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很快,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思维,采用新对策,具备新能力。那么,今天的新课程,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程资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笔者认为应从如下进行: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现这一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借助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基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出相关的教学课件,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同时利用网上课程资源,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内容。  
二、课程加工与开发能力
新的教材,其内容的综合性、弹性都很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开发。传统的教学,教师依赖于教材,教学过程成了忠实而有效地传递和执行教材内容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所蕴含的新理念很少能被教师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教师所关注的只是"知识与技能",很少会考虑"过程、能力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另外,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学"预设",偏重于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倾向于"静态的"计划性的教学设计,这能适应教师单向的"传递"活动,但不能适应动态的真实教学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设计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发展能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动态生成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科研与反思能力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人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对其中的问题展开研究,形成共识。教师能否胜任这一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这就要求做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
校本课程的出现,客观上不仅要求教师要会教书,而且会编书;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教学问题,更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教师从事校本研究时,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反思能力。可以从诸多问题中选择作为研究的对象、问题、独立或合作地展开研究,最终将研究的成果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另外,新课程实践还要求教师在上完课后,静心反思,用笔记下自己的成功,剖析教学中存在的失识,从而使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
四、引导、协调沟通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是在一种良性的、合作的、对话性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怎样让学生会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会学习,应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课堂上让学生留有思考的探索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尝试、创新的机会。另外,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体有效组织教学,协调与学生的关系,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真正的教育是给人以点石成金的本领,而不是给人家金子。
总之,时代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推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采取开放性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首先第一点,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流利。
第二点,教师的板书要工整,教学计划要合理。
第三点,课堂教学灵活多变,要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例如熟练使用易-查-分系统上传成绩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