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多仔细思考有何好处?

如题所述

当你遇到问题一时难以决定怎么做时,不要盲目行动,而应仔细地考虑一番。等到你对那个问题完全了解,对于解决方法也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那你就不妨做决定。因为这时你已经无所顾忌了。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到自己做事的原则时说:“有许多我自以为对的事,一经试验之后,就往往会发现错误百出。因此,我对于任何大小事情,都不敢过早地决定,而是要经过仔细权衡后才去做。”而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在遇到事情时不加考虑急于去做事后又后悔不迭,给人留下一种鲁莽毛躁的感觉。如果他能在遇事时多考虑一会儿,仔细权衡一下,虽然并不能保证他一做就会成功,但他的成功率会高,也会给人留下成熟稳重的印象。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很多事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我们是谨慎小心还是鲁莽草率。有些人之所以失败,就败在缺乏思考。他们对事情的考虑总是不成熟,只求做得快,成事快,他们才会采取行动。这种把事物考虑得周到,考虑得透彻的人,自然做事就会又准又快,理所当然地就成功了。

一个报社的记者受上司之命去采访一个事件。本来这次采访工作有相当的困难,当上司问他有没有问题时,这位记者却不假思索地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你满意!”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上司追问他进展如何,他才老实地说:“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上司虽然没有说什么,对他已形成了做事草率的印象,并且开始对他有些反感。由于他工作的延误,导致整个部门的工作都无法正常完成。后来,上司再也不委托他重要的工作了。这就是做事欠缺思考的结果,如果他当初仔细分析一下困难在哪儿,提出比较好的采访方案,即使晚几天,上司也会理解,可他没有那么做,轻率地答应下来,才落得工作没有做好而又被冷落的下场。

做事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千万不要在事实还不允许做决定之前,便草率行事。在许多时候,遇事多考虑考虑,就能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

曾国藩带湘军围剿太平天国时,清廷对其有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不用这个人吧,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无人能敌;用吧,一则是汉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藩的湘军是其一手建立的子弟兵,怕对自己形成威胁。在这种指导思想作用下,对曾国藩的任用上经常是用你办事,不给高位实权。苦恼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廷的疑虑。

忽一日,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慈禧太后面前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喜过望,咸丰帝刚去世,太子年幼,顾命大臣虽说有数人,但实际上是肃顺独揽权柄,有他为自己说话,再好不过了。

曾国藩提笔想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下了。他知道肃顺为人刚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气也有脾气。他又想起慈禧太后,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曾国藩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慈禧太后心志极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慈禧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思前想后,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

后来,肃顺被慈禧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

“三思而后行”救了曾国藩一条命。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接受某个任务、某个工作安排,或者答应帮助别人做事时,明智的人总是回答对方说:“好事儿,我先考虑一下。”

美国有个家庭主妇,她的朋友介绍她到某个银行去存钱,这个主妇对她的朋友说:“这家银行的信用如何我不大清楚,让我考虑一下好吗?”这个主妇在考虑的这段时间,她注意搜集有关这个银行的信息,并在一个聚会上见到了这个银行的董事长。主妇发现了这个董事长精神不振,不是一副事业得意的样子,主妇从这个小细节里,就认识到这个银行不景气,于是,把钱存进了另外一家银行,过后不久,朋友介绍的那家银行就倒闭了。如果这位主妇遇事不思考,轻率地把钱存到那家快要破产的银行,其结局可想而知。遇事多考虑一段时间,尤其是遇到你决定不好的事情,要先问自己:是否已经把该考虑的事都想到了?有没有什么遗漏?这件事是不是可行的……在对待问题时,理智地做出选择,这样做,你才能事事遂意,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成功者都是心在高处,手在低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敢想敢做,脚踏实地,在细节上狠下功夫,唯有如此,才会有所收获,才会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