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几种父母强制的礼貌对孩子有坏处?

如题所述

我们通常都会赞同这么一句话:“孩子要从小抓起”。从小时候开始,孩子们就会被父母有意识的培养“礼貌”以及良好品德。


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往往是被人喜爱的,是更受社会认可的。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有时带着孩子出门的父母,见到亲朋好友,甚至是见到不怎么熟悉的陌生人,寒暄过后,总逃不过对孩子说这么一句话:“来,给叔叔阿姨打招呼”,这是意在从小培养孩子待人礼貌。

可实际上,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活泼的孩子,有安静的孩子,有外向的孩子,同样也有内向的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待人处事的方式是不同的,并不能轻易的界定孩子是否礼貌。

而且有时若是强迫孩子讲礼貌,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你以为的这几种礼貌,正悄悄“毁掉”和“吞噬”你的孩子,有两种就要注意了,切忌“买椟还珠”。

1、强迫打招呼

若是父母硬拉着孩子和他人打招呼,对于外向的,活泼的孩子来说,很大的可能性是,他们会配合父母甜甜的叫声叔叔阿姨,父母脸上有光,自然很高兴,叔叔阿姨也会习惯性的称赞一句有礼貌,场面看起来皆大欢喜。


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是内敛的,安静的,面对相同的情景,他可能就会羞怯的缩在父母的身后,迟迟不肯叫人,即使在父母的催促下勉强叫了句叔叔阿姨,这时可能很多父母就会说上一句:“你看,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

而父母的这句没礼貌的评价就会烙印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直到渐渐的衍生为他对自己的评价。

最后,他便会认为自己确实是个没礼貌的人,自卑的种子也就会趁机在他的世界里“发芽抽枝”。

自卑对于任何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自卑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让他习惯于不断的否定自己,也就难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面对性格安静,羞怯的孩子,父母最好不要把他拉到人前,强迫与别人打招呼。如果孩子的这种安静和羞怯并不影响他的社会生活,可以不必着急,只要孩子能健康快乐的长大,便是最大的幸福。

但如果孩子的内向已经影响了他的社会功能,可以试着慢慢引导孩子与熟悉的人多交流,然后渐渐的扩大他的交流圈子,一步步的引导他走出舒适圈。

2、过分的谦卑

人和人的交往和相处,要谦虚,互相礼让,谦卑也往往是人们相处中的润滑剂,代表我们相互尊重,我不高高在上,你也不是颐指气使,我们是站在同一水平上的沟通与交流。

而这样谦卑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往往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礼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比较喜欢那些谦卑的谦谦君子,而不是咄咄逼人的骄傲者。

可过于谦卑,便容易衍生出虚伪。如果父母一味的让孩子保持谦卑这种礼貌,那么便容易让孩子压抑真正的自我。


谦卑,这是我们一直推崇的优良品德,但对于孩子来说,过分的谦卑往往也是伤他们最深的存在。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妨偶尔“放纵”下孩子骄傲的天性,诚心诚意的夸奖他们一次。

3、过分的宽容

倩倩曾经是个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他的前夫清醒时总是对她百般疼惜,但一旦喝醉了就会对她拳打脚踢,这样炼狱般的婚姻倩倩竟然整整坚持了五年,直到她因丈夫的家暴失去了刚刚怀上不久的孩子,她才终于下定决心离了婚。

有人曾经问过倩倩,为什么在这段痛苦的婚姻里坚持了这么久?倩倩却说,每当她被家暴后产生了离婚的想法,就会有一个声音会跳出来告诉她要宽容,所以她又继续坚持了下去。

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有些可笑?可倩倩却说,从小她的妈妈就一直教育她,要忍让和宽容,只有忍让与宽容才能让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她妈妈的眼里,不宽容的人是不配得到爱与幸福的,而她渴望得到别人的爱。

可如今的倩倩忍让了,宽容了,可她得到并不是爱与幸福,而是伤病的身体。

倩倩的例子可能是极端的,但过分的宽容往往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畸形的观念,那就是只有宽容和忍让的自己才能够被人所爱。

父母不要苛刻的要求孩子违反自己的意愿,以宽容的名义去成全他人。只有让孩子保持一个健全的自我,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全的心灵,平安长大。

礼貌是孩子们应该养成和拥有的优良品德,但父母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礼貌都值得孩子用一生的快乐去换取,切忌“买椟还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8
其实我觉得如果出门在外,父母强制孩子对着陌生人问好,对他们是有坏处的
第2个回答  2020-06-08
例如父母强制让孩子主动承让玩具,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受宠爱。
第3个回答  2020-06-08
父母强迫孩子打招呼,过分的谦虚,大孩子一定要让着小孩子等,这些强制的礼貌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什么好处,孩子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