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之后是什么

如题所述

豆蔻年华之后是指少女十三岁。

1、十五岁(女)是及笄之年。“笄”,是结发而用笄穿过头发,表示女子已到出嫁的年岁。

2、十六岁(女)是破瓜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3、二十岁(女)是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形容女子年轻,正值美好的年华。

4、二十四岁(女)是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5、三十岁(女)是半老徐娘。意思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出自于《南史·后妃传下》。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扩展资料

成年人的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

待年: 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

怨女:怨女是指结婚年龄到了而未有婚配的女子 ,是对女子未婚群体的一种称呼。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基本意思为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表示没有未结婚的男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6
13~14岁:豆蔻年华——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20岁:弱冠之年——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30岁:而立之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40岁:不惑之年——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50岁:知命之年 ——孔子自称五十岁知天命,本句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 指老人六十岁
70岁:古稀之年—— 指人到70岁的时候
70~9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 ——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100岁:期颐(yí)之年——指活到百岁之人
摘自:百度百科、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下)
均为自己整理,有意见提出,大家一起共同进步o(`ω´ )o
第2个回答  2018-02-07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第3个回答  2018-02-07
15岁(女)——及笄之年
补充
不满周岁——襁褓
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第4个回答  2020-07-07
豆蔻年华之后是及笄、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古稀、期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