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八苦,六苦,五苦,三苦是什么含义

如题所述

1、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语,拼音为fó jiào bā kǔ。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2、没有六苦只有七苦: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3、五苦:佛教言生老病死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为五苦。

4、三苦:因为寒、热、饥、渴等原因造成的苦。

佛学术语,名数,一苦苦,自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二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三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见俱舍论二十二,三藏法数十二。

扩展资料:

无法避免的苦恼。三界之内的众生,尤其是人道众生,都是随业因而感受苦果,不单有三苦、八苦,其实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无量无边苦恼。所谓“千人千般苦,个个不相同。”

各人痛苦各人当,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业报各人受,各人吃饭各人饱,说明无量诸苦,皆是人们起惑造业的结果,要知道苦的来源,就须要明了集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八苦

百度百科-佛家七苦

百度百科-五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1

1、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语。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2、没有六苦只有七苦: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3、五苦:佛教言生老病死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为五苦。

4、三苦:因为寒、热、饥、渴等原因造成的苦。

扩展资料: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1、苦苦

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2、坏苦

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

3、行苦

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佛教八苦

百度百科-佛家七苦

百度百科-五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1

1、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语,拼音为fó jiào bā kǔ。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2、没有六苦只有七苦: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3、五苦:佛教言生老病死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为五苦。

4、三苦:因为寒、热、饥、渴等原因造成的苦。

扩展资料: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1、苦苦

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2、坏苦

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

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

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

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3、行苦

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八苦

百度百科——佛教七苦

百度百科——佛教五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5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五苦:五取蕴苦,五蕴,五种聚合,指“色受想行识”,一般指人因具五阴有漏,而造炽盛五蕴之苦。
三苦:三有苦,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合称三有,众生所感得的三种生存境界,都是不究竟的,三界即六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5-24

如果对苦进行分类的话,一般来讲可以划分为八苦、六苦、三苦。

三苦:苦苦、行苦、坏苦。

六苦:括冤亲不定、不知满足、数数舍身、数数受生、盛衰不定、生死无伴。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五苦:

经论中有诸多异说:

《五苦章句经》所举五趣之苦,即:(一)诸天苦,一切天人皆受生老病死之苦,并依先世之所作而定寿命长短,又诸天皆有命尽、劫尽二大灾。(二)人道苦,由奴婢下使至帝王转轮圣王,皆受生老病死、饥渴寒热等无量百千种之苦。(三)畜生苦,禽兽虫鱼等类皆受饥渴寒热、供人取食、相互啖食等万般之苦。(四)饿鬼苦,饿鬼身长一由旬,而咽细如针孔,其喉中喷火,不得饮食。(五)地狱苦,地狱有铁城镬汤、剑树刀山等八寒八热之苦。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就苦之自体列举五种,即逼迫苦、众具匮乏苦、界不平等苦、所爱变坏苦、三界烦恼品粗重苦等五苦。复列举五乐所治之五种苦,即因苦、受苦、唯无乐苦、受不断苦、家欲界结寻异生苦。

《广弘明集》卷三十说生、老、病、死、爱离五苦。

《释氏要览》卷上则说多食之五苦。

《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所举之五苦,即:(一)生老病死苦,众生初受生时,在母体中窄隘不净;及出胎时,冷风触身,如被物刺;至衰老时,气力羸劣,动止不宁,复有疾痛寒热所恼;最后至命终时,四大分离,神识飘散,此等因缘,悉皆是苦。(二) 爱别离苦,常与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三)怨憎会苦,所憎恶之人,本欲远离,却反而常相聚。(四)求不得苦,于世间色声之境,及一切利养之种种可爱乐者,心生贪欲而不能得。(五)五阴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在此为一身之总称。谓五阴之身,受炽盛之诸苦。[菩萨地持经卷七、显扬圣教论卷十五、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