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普通话的标准

如题所述

 理解概念最重要的是不要和实践学习脱节。既然要学习普通话,就应该白到底什么是普通话,不然努力错了方向,白费工夫,有的人认为东北人说的是普通话,有的人认为北京人说的是普通话,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通俗的说,电视广播里的播音员说的是普通话,可是真正说得好的也只有部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只有他们说的才是好的,真正的普通话,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上是从直观理解普通话,在理论上关于普通话的定义有一段拗口的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臣脊共同语”.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糊涂呢,记住这段拗口的话并不是很重要,理解并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语音系统为标准,这是大家误把北京话当成普通话的原因,但是仔细想想,广播里的播音员说话并不完全像北京话,总有那么一点儿差别(个别还有一点儿像我国香港、台湾口音,像这个先不要管它,那是他们学歪了,我们打基础可不能这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强调以北京音为标准音,是就其整个语音系统而言,这绝不等于说北京话中的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哪些北京语音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哪些不是呢}这是个有点复杂的问题,我们很难短时间弄得很清楚,我们只要知道,按照字典的读音来读就不会有错。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这句话讲的是普通话的内容,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为主要基础的,我们所要理解的是北方话对事物事件的描述,被普通话选用了,但同时普通
  话也用了其他的语言的说法。我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要明白,北方话的许多说法,也不是都可以用的,而许多其他方言区的词汇也是可以采用的,那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说普通话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明白你的意思,只要你使用的词汇可以让更多人理解,就可以了,比如以前‘靓“这个字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了靓的含义,是完全可以使用的,而且类似词语不仅生动,而且描写事物贴切。这告诉我们普通话是活的,不是僵硬的,大家学起来一定不要教条。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着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这句话阐明了普通话的语法实现在我们已经很少知道或使用过去的语法了,大家在学古文的时候了解了文章中个别怪异的表达,在生活中使用的很少,大家稍加注意这方面的问就可以了。
  最后补充: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可以拿这个概念去测量一下,看自己是是在说普通话。
  比如:四毛济南的同学经常说:“无所”、“无所”,让四毛很糊涂,其实济南籍同学的意思是无所谓!显然“无所”不是普通话词汇。
  毛的表弟从菏泽转学到济南,遇见了老师忙说:“老西(师)好”!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显然“西”不是普通话的读音。这个乖宝宝忘记卷舌了。
  四毛去西安旅游,在兵马俑博物馆门前听到公共汽车售票员喊:西安里还!西安市里还!刚开始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是“回西安市里了”的意思。虽然这句不是普通话的语法(陕西历史悠久,那里的语言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其他地方要多一些)。
  从概念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发现大家的普通出问题的地方,主要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上问题不大,那我们就找到努力方向了,建议大家在学习之余找找自己日常语言中所用词汇和普通话不相符合的地方,如:“堂客”、“婆姨”,说成“妻子”更好。如果去农贸市场可
  以很轻松完成任务,那里可以听到地道的方言,对比一下方言和普通话有哪些不一样。
  从今天开始养成习惯每天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30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和18:30的《全国新闻联播》,尝试模仿主持人的说话语调。
  通话一定要认真坚持才会有效果,你不要有负担,你开始的不是一段艰苦的学习历程,而是妙趣横生的崭新路程,成功就在你醒来的某一天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01
你说话别人的能听的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