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的相同之处。

如题所述

一个是描写岳阳楼的。
一个是写山水游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5
都是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2个回答  2011-05-22
《岳阳楼》的特点: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晚唐时期,政权交替平凡,宦官把持朝政,操纵皇权的更替,很多有名志士受到宦官排挤,仕途上得不到重用,此四句诗正是李商隐抒发平生不得志的诗句,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好比皇权,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中医泛指腹内寄生虫,宦官寄生于皇权,这里说枉是蛟龙解覆舟,大概是痛责宦官骄横跋扈之事……
而《岳阳楼记》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结构颇具匠心。本文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表明作记意图,行文自然,顺理成章。作者这样安排结构的匠心在于:一是每一段的意思清晰明了,内容集中、紧凑;二是全文每一部分都剪裁得恰到好处,给读者以“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美感;三是每部分之间紧密衔接,不露痕迹,整篇文章浑然天成。

(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文章以叙事开头,点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过程、目的,言简意明。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先从大处落笔,概写洞庭湖雄伟壮阔、千变万化的景色特征,继而用“览物之情”有“异”,带出两个特定的画面,每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突出地表现了“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而这种“悲”和“喜”都是因“物”、因“己”而生。由此便自然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上来,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热,有力地揭示了主旨,读来余味无穷。

(3)骈散结合,语言凝练。本文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加强了语言气势,使文章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语言凝练、精辟。首段叙事就全用散句;写岳阳楼之大观起结构用散句,而中间写景则用骈句;写洞庭湖上一阴一晴的景象,所用骈句最多,语言也高度凝练。末段起结全用散句,过渡句“然则何时而乐耶”也是散句,其余又都用骈句。骈散交替,节奏不断变化,读来声调铿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