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犹太人 活着就是为了礼拜六

如题所述

犹太民族饱经磨难,在两千年的大逃亡中,家园被毁,圣殿坍塌,掩埋祖先骨头的土地被弃,没有国家可以护佑他们,甚至都没有一丝荣光供他们回望。可以说,犹太人是在受尽屈辱后,顽强、执着地生存下来的。他们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成为最会赚钱的民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态!他们凭着自己的毅力,在苦难中不断获胜,不断地把财富装进自己的口袋中。
1.活着就是为了享受
从前,有位犹太老翁每天坐在一块礁石垂钓。但令人感觉奇怪的是,无论运气是好是坏,钓多钓少,只要到了两个小时,他就会立即收起钓竿而去。
一天,有位年轻垂钓者对老人的行为产生了好奇,
就问老者:“当你运气好的时候,为什么不一鼓作气钓上一天?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载而归了!”
“钓那么多鱼用来干什么?”老者平淡地反问。
“可以卖钱呀!”此时,年轻垂钓者觉得这位老者真是一位不懂得享受人生的人。
“卖了钱用来干什么?”老者仍平淡地问。
年轻垂钓者就迫不及待说:“你可以买一张网,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
“卖那么多的钱来干什么?”老者仍然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买一条渔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鱼,再赚更多的钱。”年轻垂钓者认为有必要给老者订一个规划。
“赚了钱再干什么?”老者仍显出那副无所谓的样子。
“组织一支船队,赚更多的钱。”年轻垂钓者从内深处笑这位老者是一位极为愚蠢的人。
“赚了更多的钱再干什么?”老者已准备收竿了。
“开一家远洋公司,不光捕鱼,而且运货,浩浩荡荡地出入世界各大港口,赚更多的钱。”年轻人眉飞色舞地描述道。
“赚了更多的钱还干什么?”很明显,老者的话带有一种嘲弄年轻人的味道。
此时,年轻垂钓者被老者的话已深深的激怒了,没想到这位老者竟然在故意装傻戏弄自己。“当然是为了享受生活!”
老者就笑了:“我每天钓上两小时的鱼,其余的时间嘛,我可以看看朝霞,赏落日,种种花草蔬菜,会会亲朋好友,悠哉游哉,我已经在享受生活了。”说话之间,老者已经打点好行装,扬长而去。
是啊,人之所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为了享受,并不是为了受苦受累。享受生活是人们的唯一目的,也是犹太人一直最为注重的一点,所以他们总是以一种悠闲的心态看待人生,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心无挂碍,达到一种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
如果你向一位犹太人问道:“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肯定会回答:“人生的目的,不外乎能随心所欲地吃到美味食物!”这似乎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想到“吃”竟然会是犹太人的人生目的。
如果你再进一步地向他们发问:“那么,人为什么工作呢?”犹太人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告诉你:“人是为吃而工作的呀!并不是为储藏精力而吃!”犹太人的答案总是让我们那么吃惊,他们竟然把这如此多元化的难解话题简单地归结到一个字“吃”,使人听起来是那么的荒谬、滑稽,但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人生的乐趣,找到人生的真谛。
犹太人往往不会把不愉快的事情摆到餐桌前,因为他们知道,不愉快的事情会影响用餐时愉快的气氛,从而不能充分享用美味的佳肴。大多数犹太人都是博学之人,从家常谈话以娱乐、艺术、各地名胜古迹、动物、植物、天下大小趣闻等可列入谈论之列。但是,有关**及战争、宗教迫害的话题是绝口不谈的,因为这些话题往往会引起争论而破坏了欢乐融洽的用餐气氛。还有,猥亵的话题也是避而不提的。犹太人在吃饭时,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情,细细地品尝美食的味道,这样能够使他们享受人生的乐趣,使一切的烦恼抛之脑后。
为了“吃”好,他们会拼命地去赚钱,因此,在他们脑海中就会出现四个字围绕着他们:“为吃赚钱”。“没有钱,怎能吃好?怎能享受人生的乐趣呢?”这就是犹太人给我们的答案。我们以同样的问题来问日本人,而日本人给我们的答案却与犹太人的答案截然不同:“我们吃饭是为了储存体力,更好地工作。”
犹太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一个人一天工作8小时不休息,那么一天可赚400美元,而那样的话我的寿命将减少5年,按每年收入12万美元计算,5年我将减少60万美元收入。而如果我每天休息一小时,那我除损失每天1小时50美元外,将得到5年每天7小时工作所赚的钱。现在我已经60岁了,假设我按时休息还可再活10年,那么我将损失15万美元,15万和60万比谁大呢?”因此,犹太人这种精明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不得不使我们从内心深处叹服和折服。
几千年前,犹太人四海为家,多次尝受到迫害虐待之苦,幸而他们自信为上帝的特选子民,手握世界的商业界及金融界的经济大权为武器,令全世界的人们只能望其项背。因此犹太人炫耀他们的雄厚财力,最理想的时刻就是在豪华的晚宴之时。犹太人为了对朋友表示最高的敬意和伟大的友谊,交易完成后一定会邀请客人共进丰富的晚餐。进餐的场所,可以在家中,但更多地选择高级的豪华餐厅。丰富的晚餐,除去为享受人生乐趣的目的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象征着犹太人对金融界的支配权,可以说犹太民族是最懂得完美享受人生的民族。他们以“吃”作为人生的目标,一日三餐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在这三餐之中晚餐是他们最重要的一餐。
犹太人从小的时候就常常听到父母这样对自己说:人生的乐趣几乎完全集中在晚餐的饭桌上,绝不能够五分钟、十分钟就把所有的味道品尽,因此犹太人的晚餐至少花费两个小时以上。他们绞尽脑汁,用尽一切方法把辛辛苦苦赚来的大笔金钱,毫不吝啬地花在丰盛的晚餐上,以此来享受人生的乐趣,生活的真谛。
不过,犹太人不仅对“吃”格外重视,而且还注重精神文明:他们会开办维也纳式“咖啡屋”,把舟山路成“小道消息之弄”。
有人在路上走访了几个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据他们回忆,犹太难民非常聪明,不仅很会挣钱,而且还很会享受人生生活。在1938年,虹口的许多地方都已经成为了废墟,在那里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子。绝大多数难民仍留在虹口,他们开办了数百家店铺,有杂货店、药房、面包店、锁匠铺、理发店、裁缝店、修鞋铺、女帽商店等。一些具有创业精神的人甚至建立了小工厂,不少产品在中国也很畅销。到了1941年,犹太人集中居住的提篮桥地区出现了商业兴旺的局面,于是,舟山路成了商业中心,从唐山路到霍山路短短的两三百公尺内,沿街两旁商店林立,显得非常的热闹和繁荣。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许多难民都被本地文化逐渐同化,但他们竭力保留自己源自欧洲中部的生活方式。对难民来说,可以忍受艰苦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有较多的娱乐活动。犹太人在虹口建了很多饭店和维也纳式“咖啡屋”,人们在那里闲谈,战争的发展是谈论的焦点。当时的舟山路曾以“小道消息之弄”而著称。难民中的音乐家创办了管乐队和管弦乐团,几位歌唱家甚至还组建了一个轻歌剧团,上演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小歌剧。到处都有桥牌俱乐部,甚至还有夜总会。由于食物不够,女主人常常只提供开水,于是,客人就会自带一些咖啡(或代用品)、茶叶、糖或糖精。
犹太人认为:赚钱最大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幸福,但千万不要因为赚钱而视生活,因为那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交易,它会使你失去许多人生美好的东西。
周六的一天,美国商人约翰?巴布森乘专机到以色列参加一项商务谈判,他在出发时饱受交通堵塞之苦,而到了这里街上交通畅通无阻、汽车稀少的现象使他感到好奇。于是,他就问自己的合作伙伴犹太商人谢文利:“你们首都的车辆为什么这么少啊?”
“你有所不知。”谢文利解释道,“我们犹太人从每周五晚上开始,一直到礼拜六的傍晚为止,是禁酒、禁烟、禁欲的时间,把一切的杂念都抛之脑后,许多人都呆在家里,诚心诚意地向神祈祷和休息,因此,街上的汽车要比以往的汽车少许多。从周六晚上起才是我们真正的周末,那才是我们尽情享受的时候。”
“你们犹太人真懂得享受和休息。”巴布森羡慕地说。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快乐的人生。健康是我们盈利最大的本钱。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吃好、喝好、睡好、玩好。我们犹太人虽然亡国长达2000多年,并且浪迹天涯,遭尽非人的迫害和歧视,但并没有因此而绝种,这与我们重视养身之术是分不开的。”谢文利平平淡淡地说。
在犹太人的眼里,人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不该为生活中的小事而使自己匆匆地走过一生。
有一位住在芝加哥的犹太人,他已经70多岁了,却仍然要买一间很豪华的公寓,于是,有些人就感到特别奇怪,就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也就只有几年的寿命了,你还要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这位犹太人反问道:“难道只有几年就不能享受了吗?”
所以,人既然活在了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充满了意义。
犹太人虽然认同节俭是一种美德,但他们从不赞成过分地节俭。《塔木德》里说:“当富人不敢花钱的时候,他就等于是个贫穷的人。”
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的钱却守着不用,或将他们的钱紧紧锁在自己的口袋里,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人。犹太人认为,即使是追求神圣的精神生活也不应该让自己贫困。信仰上帝和追求享受是完全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认为自己追求精神的崇高,也应该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一味追求物质的富有,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精神生活而忽略物质上的舒适那么这就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犹太人对生活的品味要求很高,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和精美的食物以及高贵名车。在犹太人看来,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懂得享受人生。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人为了赚钱而拼命工作,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果人们一旦有了钱,就会变得更加忙碌了,无法过舒坦的日子。很多商人都是这样,整天忙着赚钱,虽然腰缠万贯,但却失去了享受人生的机会。
有个犹太人见了一个老就问:
“你多大了?”
老人回答说:“我60了。”
犹太人却说:“那你还可以享受10年。”
从表面上看,这个犹太人向一个老人问多大了似乎很不礼貌。但他的回答告诉了老人,你的生命还有10年,就应该好好地享受这10年中的乐趣。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只有犹太人把享受当作人生的目标。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人,如果懂得人来到世上是为了享受生活,才会真正懂得尊重人;懂得爱人胜爱己,护人如护子,懂得家庭兴旺、单位兴旺、社会兴旺的本质意义,才会把给予看得比索取和侵略更有奉献精神,才不至于空谈误国误民误人。遗憾的是,我们周围的人虽然也明白享受生活,但他们只明白自己享受生活,不明白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力。这样的人,明显就是一个施虐狂和食钱兽。
赚钱,是为了更好地休息和享受,是为了使生活更加舒适。因此,我们就该有像犹太人的这种心态,活着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疲惫不堪的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享受,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机会,也要让自己享受到幸福和快乐,因此,你才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2.生意就是生意
在生意场上,犹太人始终认为必须要遵守商业规则。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尊老爱幼、礼让、助人等等其他的伦理道德规范都必须服从商业规则。在生意场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商品,而商品则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增值、生钱,因此,一切都是该服从这个目的。
只要能够赚钱,他们会不惜一切,只要能够赚钱,除了犯法的事不能干,违背合同的事不能干,其他什么都会去做。正是基于“生意就是生意”这种观念,犹太人的先祖在自己的生意经中列入了这么一条:“每次都是初交”。
生意场上,不可以轻易去相信别人,否则会使自己受到无法想象的伤害。有些人恰恰容易犯这个毛病,在生意场上容易受“人情”所左右,往往将那些可以合理赚钱的机会放过了,那些不该自己付的钱付上了,因此,这种人最容易吃哑巴亏。
“生意就是生意”,这句话使犹太商人在进行商业操作之前先排除了众多伦理道德规范的掣肘和情感的障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眼界看得宽,手脚放得开,处处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不过,犹太商人在进行商业操作时常常借助一些东西,他们不会顾忌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能够赚钱,而且不违犯法律,就会立即取来。
在生意场上,犹太人认为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只有合法不合法。只要合约是在双方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达成的,并且符合有关法规,那么结果即便是再不公正,也只能怪吃亏的一方为什么事先不考虑周全。这种信念的确立,为商业化大潮席卷一切领域开启了闸门,从而使与人类有关的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商品的标签,无论是宗教的、伦理的、美学的、情感的等等,统统丧失了原先神圣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金钱的颜色——金黄或者铜绿。
在这个世界上,犹太民族是一种不多见的民族,生活上的禁忌是非常多,是非常严格的,并且这些禁忌历经2000多年仍然可以一以贯之,至今极少改变。但是在另一方面,犹太商人在经营商品时的百无禁忌也是在各民族中不多见的。现代世界的许多原先非商业性的领域,大都是被犹太商人打破****而纳入商业范围的。对待**也是如此,无论是谁只要能够赚钱,他们就会和你做生意。当年,前苏联成立没多久,许多商人把前苏联看作洪水猛兽,只有犹太人哈默不受局限,独辟蹊径,结果在前苏联发了大财。这次的成功使哈默信心大增,他想,我为什么不回国一趟,联合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企业,与前苏联进行更多的贸易呢?他说服的第一个人是亨利?福特。福特汽车早已经闻名很久了,其创始人亨利?福特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反苏派。
通过他人的介绍哈默与福特见了面,可是这位汽车巨擘开门见山地对他表达了反对意见,福特不否认在前苏联市场上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可以赚钱,但是,他说:“我不会运一只螺丝钉给敌人,除非前苏联换了政府。”
福特的态度非常坚决,但哈默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说:“您要是等前苏联换了政府才去那里做生意,岂不是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丢掉一个大市场吗?”哈默把自己在前苏联的见闻、经商的经历以及列宁如何对自己开绿灯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福特听,哈默说:“生意就是生意,我们是商人,只管做我们的生意就是了。”
渐渐地福特对哈默的话产生了兴趣,并且还与哈默一起吃午餐。餐后,福特又陪哈默去参观自己的机械化农场,两人谈得非常投机,最后,福特终于同意哈默作为自己产品在前苏联的独家代理人。哈默从福特这里首先打开了缺口,很快又成了橡胶公司、机床公司、机械公司等许多家企业在前苏联的独家代理。
后来,在哈默的斡旋下,福特公司和前苏联政府又达成了联合兴办汽车、拖拉机生产工厂的合作协议,因此,福特获得了滚滚利润,自然哈默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以下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犹太商人罗恩斯坦的例子,他把自己的美国国籍作为资本,从而自己赚了一笔可观的钱。
奥地利的斯瓦罗斯基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世代相传从事仿钻石饰品的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地利被盟军占领,法军当局要没收斯瓦罗斯基公司,理由是在大战中,该公司曾接受纳粹德国的订单,为德军生产了望远镜等军用物资。
这时,一个叫罗恩斯坦的美国犹太商人正在奥地利,他知道了这件事,立即赶到斯瓦罗斯基公司,提出他可以去同法军交涉设法阻止法军没收斯瓦罗斯基公司。他开出的条件是:如果交涉成功,斯瓦罗斯基公司必须把公司产品的销售权让给他,并且在他有生之年,他有权从销售总额中提取10%作为报酬。
罗恩斯坦提出的这个条件是非常苛刻的,但能够为他提供帮助,却关系到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存亡,斯瓦罗斯基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坦然接受罗恩斯坦的条件。
罗恩斯坦与斯瓦罗斯基公司签好了协议,马上赶往法国司令部,郑重申述:“我,罗恩斯坦,是美国公民,我刚与斯瓦罗斯基公司达成协议,从即日起,这个公司已经成为我的公司,因而,斯瓦罗斯基公司现在已属于美国的财产,法军无权对它进行处置。”http://www.panwuyou.cn/?fromuid=95
这时,他们面对铁一样的事实,法军也无可奈何,只能放弃这种没有结果的计划。罗恩斯坦马上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销售代理公司。这家代理公司没有实质性的销售活动,只是开开发票罢了,以此来确保10%的销售额能成为罗恩斯坦的利润。
也许会有不少人感到惊异:国籍竟然也可以被当作商品进行交换?当然,这也大概是只有彻底地把“生意就是生意”奉为信条的犹太商人才能想出的主意。许多人都认为,国籍永远都那么神圣,但犹太人拿国籍来赚大钱,这就是对国籍的亵渎。在别人走投无路之时,要挟别人屈从自己的条件,一般人大概都会把这种做法斥之为乘人之危。
但是,斯瓦罗斯基家族无论在当时的“勉强同意”,还是在事后的按照协议向罗恩斯坦支付的销售额10%的利润从未中断过,这就证明了他们与罗恩斯坦的这笔交易,对其家族是非常有利的。这可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而且,罗恩斯坦的做法也未明显违犯有关法律,要不斯瓦罗斯基家族怎么会毫无反抗地忍受呢?从“生意就是生意”这一信条的角度看,“国籍神圣”的观念和“乘人之危”的道德考虑,都是迂腐的多余的自我束缚。当许多人都还为种种的道德伦理观念犹豫不决、徘徊不前时,而犹太商人却早已把签好的协议拿到了自己手中。
在天然气开采方面,哈默曾面对多次失败,但在最终钻探成功了。高兴之余,他急急忙忙赶到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心中拿定主意准备同这家公司签订为期20年的天然气出售合同。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三言两语就把哈默打发走了。他们说对不起,他们不需要哈默的天然气,因为他们最近已经耗费巨资准备从加拿大向旧金山修建一条天然气管道,大量的天然气可以从加拿大通过管道输来。这对哈默来说,无疑是在给自己的泼一盆凉水,哈默一下子六神无主。等他冷静后,他很快就找到了一条釜底抽薪的办法,以制服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哈默赶往洛杉矶,因为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卖到该市,是天然气的直接承受单位。他与该市的议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他计划从拉思罗普修筑一条直到洛杉矶市的天然气管道的设想,他将以低于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和其他任何公司的价格供应天然气,以此来满足洛杉矶市的需要。议员为之心动,准备接受哈默石油公司的计划。哈默使用的这个办法果然是非常的有效,当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得到消息后,一下子心慌脚乱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找到哈默并表示愿意接受他的天然气。这时哈默占了上风,他居高临下,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对方也只能坦然接受。
哈默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机会,敢想敢做,以“生意就是生意”的准则。只要不违犯法律,犹太人就会千方百计地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这就是犹太商人成功的秘诀。
3.在逆境中发财
几千年前,犹太人在漂泊流离的生活中,一直过着逆境中的生活。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一方面,他们把逆境视若寻常事,任凭风吹浪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和等待,坚信一切很快就会过去的,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发展的智慧。另一方面,他们把逆境看作是一种人生挑战,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精神抖擞地在逆境中崛起。犹太人把这种智慧和谋略运用到商业中,因此,使犹太人在逆境找到发财之路。
19世纪时,发现金矿的消息从美国加州传来。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因此许多人都纷纷奔赴加州。那一年,亚默尔刚刚17岁,他就成为了淘金队伍中的一员,同别人历尽千辛万苦,赶到加州。
淘金梦确实是一个很美的梦,而且还有许多人都愿意做这种美梦,有越来越多的人纷至沓来,一时间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自然不能尽如淘金者的意愿,变得越来越难淘。
不但金子很难淘出,而且这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有圆致富梦,反而丧身此处。亚默尔和这里的人一样,经过一段努力,不但淘不到金子,反而渴得要死。
一天,望着水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突然想到:在这里既然淘不到金子,还不如卖水来赚更多的钱。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对金矿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的工具变成挖水渠的工具,从远方将河水引入水池,用细沙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
然后,将这些水装到瓶里面,卖给那些淘金者。当时有人嘲笑亚默尔,说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到加州来,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这种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
对于别人的嘲笑亚默尔毫不在意,继续卖他自己的水。哪里有这样的好买卖?把几乎无成本的水卖出去。哪里有这样好的市场?结果,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靠卖水赚到几千美元,在当时,这可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了。
只有犹太人才有这样的头脑,才能寻找到这样的致富途径。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现致富的机遇,他们似乎对财富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而一些普通人,只会使致富的机遇从自己手中偷偷的溜走,视而不见。
逆境?什么是逆境?逆境就是上帝看你不顺眼的时候,也是人们遭受挫折或失败的时候。“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可以是人际间的互相倾轧。可以是飞来横祸,也可以是人为事端。总之就好像一条铺满荆棘人生路,在这条路上充满了障碍和阻力。当一个人遇到逆境时,会打击一个人,毁灭一个人,当然,一个人的成就也是从此开始的。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次这样的事情,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当我们遇到这类问题时该如何去面对呢?
有些人在面对逆境时,总是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态度。大部分的人只要遇到一连串的打击或不幸,通常就会一蹶不振,沉沦颓废,甚至还会选择自杀来摆脱这种逆境中的痛苦。
其实,面对逆境,要像犹太人那样坚强不挠,能屈能伸,耐心等待,要始终相信自己会有战胜逆境的一天。更何况世间万物总在不断地变化,自己不可能永远都在处在逆境之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哪一天时来运转,就可以咸鱼翻身,东山再起。另外一种态度就是把逆境作为一种平常事,任凭你风吹浪打,不为所苦。这种人并不多见,因为他已经拥有了超凡脱俗的智能,看透了人生的真谛。
此外,犹太人还会把逆境看成人生的一种挑战。他们认为就是因为有外来的压力,才激发出了他的潜力,自己的勇气也升了几级。还有一些人好像就是为逆境而生的,当他一帆风顺的时候,他也许反而昏昏欲睡,而一旦遇到了逆境,有了压力,他反而精神抖擞,就会有能力与逆境抗衡。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他把100个人分成A、B两组,A组的人所处环境舒适,可以打高尔夫球,有高级轿车接送,打桥牌,吃西餐,总之,他们的一切需求和欲望都可以得到满足。而B组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会感有许多的不如意,比如说,要吃饭时就会发现电饭锅坏了,口渴时却发现水质很脏,想洗澡时却发现停水,肥皂也发霉变黑。
转眼间已过半年了,A组的人整天昏昏然,精神不济,一直感觉人生无聊、空虚;而B组的人却精神抖擞,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都可以急时的解决和摆脱。
其实,生活中,我们不妨试着跳出人类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逆境”这个问题,那时你就会发现:“逆境”也许是上帝设计的一种淘汰机制,看某些人能不能通过逆境的考验,借着残酷无情的逆境,来达成优胜劣败的目的,只有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创造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可见,逆境也可发说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有的人就此销声匿迹,有的人从逆境中崛起,人生和事业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整个人也脱胎换骨,像破蛹的蝴蝶一样,获得新生。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或失败,但并不能因为失败而丧失理性,成为一个一蹶不振的人。逆境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超过逆境这座分水岭,人生必然呈现一种崭新的境界。否则,他将是一个平庸的人,默默无闻。
犹太人有一种极好的心理素质,在不利的环境中,仍能我行我素地做生意,甚至把逆境当作了做生意的最佳机会。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就能够很好说明这一点:
在犹太民族里有一个规矩,就是在安息日任何人都不能工作,只能在家虔诚休息,学习典籍。但还有几个商店的老板照常经营自己的商业,亵渎了安息日。一次讲道时,拉比对这样的店主大加挞伐。可是,礼拜结束后,亵渎安息日最甚的一个老板,却送给拉比一大笔钱。拉比非常高兴。到第二周礼拜时,拉比对安息日营业的老板指责得就不那么厉害了,因为他指望这样一来,那个老板给的钱会更多一些。结果连一分钱都没有拿到,他犹豫了一阵子,鼓足勇气来到这个老板家里,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十分简单。在你严厉谴责我的时候,我的竞争对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只有我一个人开店,生意兴隆。而你这次说话很客气,恐怕下周大家都会在安息日营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