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上一个王朝是哪个朝代

如题所述

隋朝(西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朝代。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619年王世充篡位,隋朝灭亡。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6
隋朝简史
  隋朝也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皇朝。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唐王朝与日本则是国与国的关系。   大隋天子于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隋文帝以大兴城为京师、隋炀帝以洛阳为京师,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中国。
亲自指挥完成国家统一
  一统江山   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绝对不是什么小国,也绝对不弱。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苻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 隋朝墓志
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修建畅通国家命脉
  修通运河, 修建东都, 迁都洛阳   隋文帝曾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大业四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大运河以余杭、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炀帝修运河的功绩是万分明了的。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了。   也是在大业元年,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 隋朝宝刀
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洛阳有皇宫,具备首都功能。   迁都洛阳,隋炀帝率百官于大业二年(606年)四月到达洛阳。当时“自伊阙,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隋书·炀帝纪》),声势十分浩大。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第2个回答  2011-05-21
隋朝也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皇朝。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唐王朝与日本则是国与国的关系。   大隋天子于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隋文帝以大兴城为京师、隋炀帝以洛阳为京师,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中国。
亲自指挥完成国家统一
  一统江山   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绝对不是什么小国,也绝对不弱。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苻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 隋朝墓志
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修建畅通国家命脉
  修通运河, 修建东都, 迁都洛阳   隋文帝曾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大业四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大运河以余杭、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炀帝修运河的功绩是万分明了的。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了。   也是在大业元年,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 隋朝宝刀
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洛阳有皇宫,具备首都功能。   迁都洛阳,隋炀帝率百官于大业二年(606年)四月到达洛阳。当时“自伊阙,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隋书·炀帝纪》),声势十分浩大。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10-24
隋朝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供你参考: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5-19
唐朝上一个朝代是隋朝,隋朝建立于589年,灭于618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