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高音和超高音怎么吹上去

如题所述

1、笛子本身的材质直接影响了高音的吹奏。

2、笛膜贴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音吹奏的通透性。演奏前挑选一块干净的透明的笛膜,可以增强竹笛的共振性,让高音演奏的更为饱满、明亮、通透。

3、挑选质量上乘的竹笛与笛膜。只有买上音韵俱佳的竹笛并与之贴上纯净透明的笛膜才能把竹笛的音色发挥到极致。

4、用“以退为进”音阶级进的方法吹奏高音。吹奏的每一个音符,随着音符往上级进,要求演奏者随着中音向高音的转换,口风控制的越来越细,气流流速越来越快,气流流量越来越大。

5、巧用“汉语谐音”找高音吹奏的感觉。如当吹低音的时候,可用念“呼”的感觉找口腔与气息松弛自然地状态;慢慢的由低音到中音,调整口腔状态由“呼”到“吁”;在到高音口风控制越来越细,气流流速加快,开始由“吁”到“嘘”,这像爬楼梯一一个慢慢级进的过程,不能突然跳跃式的转换。因而用这种直观式的汉语谐音教学运用于竹笛吹奏中,演奏起来也就更为游刃有余,当练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高低音自由控制了。

6、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笛子气氛。

拓展资料

笛子,是古老的中国乐器,也是中国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

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红木做的笛子,古时还有骨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竹笛声音效果较好,制作成本较低。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笛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4
演奏者在竹笛吹奏过程中,低中音容易吹响但到了中音向高音转换的过程中,高音吹奏就比较困难,吹奏的音符漏气、刺耳、甚至有的演奏者越吹越急,以至于吹的大汗淋漓,高音还是无济于事。
首先,从客观原因分析。1、竹笛本身的材质直接影响了高音的吹奏。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要想成功的圆满的做好一件事,首先就应该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即“磨刀不误砍柴功”。竹笛演奏同样如此,要想获得最佳的松透的高音,应该首先挑选一根质量上乘的竹笛。初学者可让专业人士直接去挑选,从而可以通过他们的吹奏看看每个高音都是否能够吹响。有很多演奏者或许只是出于竹笛演奏的爱好,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像专业演奏者一样,买优质的竹笛来演奏,因而所买的竹笛质量较差,形制粗糙,音色晦暗,共振性小,所以即使有再高超的专业竹笛演奏技巧,却没有好的乐器是很难达到高音吹响目的的。
2、笛膜贴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音吹奏的通透性。中国竹笛艺术的奥妙就在笛膜上。这也是中国竹笛与外国长笛在音色上最大的不同。一片小小的薄薄的笛膜就可以让竹笛的音色大为改观,很多初学的演奏者就没有意识都这一点,因为在竹笛演奏中低音要求吹得浑厚圆晕,高音要奏得通透明亮,所以在演奏前挑选一块干净的透明的笛膜,可以增强竹笛的共振性,让高音演奏的更为饱满、明亮、通透。
其次,从主观原因分析。演奏者的紧张与不放松加速了高音吹奏的难度。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演奏者一遇到高音演奏的时候就会特别紧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高音越高,用的力与气就可能越大,所以他们无形中给身体与气息施加的多余的力,就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口风的移位、手指的僵硬、气息的上浮,从而导致演奏时不放松,高音出不来。
二.在竹笛教学中高音训练的步骤与技巧
从客观与主观原因上分析了学生在高音演奏中的症结后,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问题对症下药了。笔者认为可从如下方面加以改进与提高:
1、挑选质量上乘的竹笛与笛膜。只有买上音韵俱佳的竹笛并与之贴上纯净透明的笛膜才能把竹笛的音色发挥到极致。教师在初学者入门时可亲手示范笛膜的规范的贴法,从而让演奏者一开始就养成贴好笛膜、调试竹笛音色的习惯。这是保证高音能正常通透的吹奏出来的前提条件。
2、用“以退为进”音阶级进的方法吹奏高音。很多演奏者在中音到高音转换的过程中吹奏的极不自然,高音越往上走,吹奏的越吃力,往往出现费力却不讨好的情况,如演奏者本要试吹筒音作5的高音2,却有可能直接跌落到中音,吹成了中音2笔者认为用“以退为进”的音阶级进方法可解决此难题。如果让演奏者单独吹奏高音可能会高音“上不去又下不来”的的局面,此时不妨让演奏者退出所演奏的那个高音,让其吹奏高音下方所能演奏的音符,若演奏者高音都还难以上去,就从中音(从1——7)开始,为方便学生能形象直观的了解中低高音在气流、口风控制上的不同情况,
直观的想象楼梯的每一级就代表他们所吹奏的每一个音符,随着音符往上级进,要求演奏者随着中音向高音的转换,口风控制的越来越细,气流流速越来越快,气流流量越来越大。教师在初学者演奏时最好不要让其单独的就直接吹奏高音,这就好比爬楼梯是让他们直接从一楼跳到六楼,因为初学者的嘴劲与口风控制还不够熟练与完善,他们还不具备随心所欲的控制高音的能力,所以刚开始让其像爬楼梯一样,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走,他们就不会心生畏惧要直接从一楼跳到六楼了,这就和爬楼梯一样,从低音到高音慢慢一个个级进上去演奏的话会更容易。因而通过“楼梯音阶级进图”想象吹奏高音时的口风与气息控制的状态比纯粹的理论教学指导更能直观的领悟高音演奏的诀窍。
3、巧用“汉语谐音”找高音吹奏的感觉。演奏高音的过程中,口风要松弛还是拉紧,,但用汉语谐音,就能一下子找到吹奏的感觉。如当吹低音的时候,可用念“呼”的感觉找口腔与气息松弛自然地状态;慢慢的由低音到中音,调整口腔状态由“呼”到“吁”;在到高音口风控制越来越细,气流流速加快,开始由“吁”到“嘘”,告诉学生这像爬楼梯一样是一个慢慢级进的过程,不能突然跳跃式的转换。因而用这种直观式的汉语谐音教学运用于竹笛吹奏中,学生演奏起来也就更为游刃有余,当练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高低音自由控制了。
4、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有对学生耐心、尽责的、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与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更好的化解学生上课紧张的情绪。特别是学生在吹奏高音很困难的时候,他们内心会特别紧张,作为教师,要学会合理的引导他们,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告诉他们,放松心情,记住演奏的要领,平心静气的去演奏,只有首先解决了他们思想的问题,他们才会大胆的、放手去演奏。当学生找到了一点点吹奏的感觉时,教师都应积极地鼓励与引导,并告诉学生记住吹奏的的感觉,并停留几秒钟,给他们思考的时间想象自己是怎么在一瞬间找到吹奏高音感觉的,口风是怎样控制的,手指的感觉是怎样的,气息是怎样运用的,是松弛还是控制的,从而会更容易的让他们用同样演奏的感觉吹出往上的高音。
竹笛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竹笛演奏要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需要长时间的刻苦的训练与勤奋的思索。而高音的训练正是竹笛演奏在通往艺术征程上的一条必经之路,没有对高音训练的严格要求,便无法进行竹笛技巧性的乐曲演奏。所以在初学者竹笛入门演奏中注意以上高音演奏的步骤与细节,相信演奏者对高音的驾驭能力会变得游刃有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10
吹高音1(就是按住2345孔),对着镜子看嘴型!一口气吹完马上接下去!一天练100下!连续练一个月,基本功就扎实了!高音1吹扎实了就吹高音2,接着高音3,还有超高音5!
看你初学的样子,后面还有很多要练的东西!听上去有点困难重重,可是当你练习的时候感觉应该是很愉快的!特别是每攻克一个难关,心里有种很甜的滋味!我有时候练笛子练得饭也不想吃,一定要把某个地方练出来!等你有这种心情的时候!你学笛子就入门了,接下来学习速度也很快了!
再说一点!小笛子是练口劲的,大笛子是练气的!我初次吹D调笛子的时候,吹的我眼前都黑了一片,要倒下去了!后来天天练长音,努力的把气灌进笛腔里……D调练好了,再练C调的!
对于你现在情况来说:第一,用D调笛子练长音,把你的气给练好!第二,气足了就练高音、练口劲!接下来你就能吹小曲子了!
以后还有很多要练的,现在练基本功:气、口劲!后面还有舌头和指头的基本功!继续努力!你会成功的!
第3个回答  2011-05-03
很简单,你可以踮着脚吹(不开玩笑,很有效果),口型放扁,高音就上来了
第4个回答  2011-05-03
试下在平吹基础上用点嘴劲吧,想着要把气喷出去的感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