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月球叫做广寒宫,古人为何知道月球很冷?

如题所述

我觉得这是跟古人的想象力有关系的,月亮是晚上才出来,而且晚上比白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要冷,所以古人觉得月亮应该是冷的。其实月球并不冷,白天最高温度达到了127度!这能叫“广寒宫”吗?应该叫“广热宫”!不过月球的晚上确实挺冷的,极低温达到了-183度!但事实上古人看到的是白天的月球!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总不可能是初一的时候说的吧!

其实古人从来都没有把月亮叫做广寒宫。只是说广寒宫是上界神仙为嫦娥建的一座宫殿,据说是一只具有宇宙灵性的蟾蜍幻化而成,所以又叫“蟾宫”。由此可知广寒宫只是建在月亮上的一座宫殿而已,不能对等借代。当然在古人心目中月亮的确是寒冷的,这不仅仅是从把月球上的宫殿叫做广寒宫看出的,还从古人把月亮称为“太阴”,而把热力四射的日头称为“太阳”可以看出。

古人对月亮的称号非常多,尤其是诗人。比如玉盘、冰盘、冰轮等等,这些称呼的感觉一来很象形,二来就是感觉很冷,不像太阳那么热烈。所以说,应该是古人对自然界缺乏了解,但以主观意识为主,以肉眼所见为依据,觉得月亮上很冷。因为月亮晚上出来,而晚上就比白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冷,所以月亮肯定是冷的。

我觉得古人认为月亮上非常冷应该就是一种猜测。知道山越高的地方就会越冷,月亮孤独的悬挂在寒冷的夜空中,用膝盖想都知道是寒冷的,所以才有了“高处不甚寒”的说法,更何况月亮的光照在身上没有太阳光那种温度,总是冷冷清清的,特别是在冬夜里的月光,更是给人冰冷的感觉,所以古人就认为月亮上是冰天雪地的寒冷无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把月球叫做广寒宫,古代人们之所以认为月球很冷是因为月亮总是晚上出来,晚上一般时候都是比较冷的,而且月亮散发出来的光也是冷光,还有就是根据高处不胜寒来猜测,月球上是很冷的。


一说起月亮来人们就会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对于月球的传说从古代就开始有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把月球叫做广寒宫,但是古代的时候没有什么高科技,他们不能对天空和宇宙进行一些科技方面的研究和观察,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一些自己的猜想来进行预测,古代的人知道高处不胜寒,他们一直觉得越往高处温度就会越低,所以觉得月球上很冷,就叫做广寒宫

但是其实月球上并不是很冷,白天的时候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27度,甚至可以叫广热宫了,但是在月球上晚上的时候非常冷,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183度,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他们之所以认为月亮上很冷,那就是因为月亮一般都是在晚上出来,放出来的是清冷皎洁的月光,而夜晚本来就是给人感觉很冷的,月亮发出来的光也是冷光,所以他们会认为月亮上是很冷的。

而古人之所以知道高处不胜寒,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来进行猜测的,比如说一个高山的山顶有积雪,但是山脚下却是花红柳绿的,所以因此就断定越往高处就会越冷,那月亮上就会更冷。

第2个回答  2021-06-21

古人之所以会认为月球冷,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阴阳之说

《淮南子》中有记载,“积阴之寒气,久者为水,水气之精为月”,按照道家文化来看,日为阳,代表炎,月为阴,代表寒。这样就能解释古人为什么认为月亮是冷的吧。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

虽说阴阳之说博大精深,但其起源也必是从大自然中体悟出来的道理。


2)高处不胜寒

古代人觉得月球是很高的,而高的东西就是比较冷的。其实爬过山就知道,越往高处,空气会越薄,温度也会越低。

初中的地理课上也有提到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4-6℃。 由于地貌、生物等影响,高山气温垂直变化一般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约0.4-0.6℃,即海拔600-1200米处气温比当平原低3-6℃。

那么月球有多高呢?

古人认为它比所有的高山都要高,是星星一般高,李白诗有写“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太阳光热,月光照得人不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写的就是夏天中午的热。炎炎夏日,高温时沥青路都会被太阳的热度所融化。而相对应的,月亮晚上出来,正月的十五,又亮又圆,月光照在人的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的热。于是古人就认为月亮肯定是很冷的。

第3个回答  2019-11-13
因为月亮在他们心中是又高又远的。而且上面没有什么人十分的清寒,所以叫广寒宫。
第4个回答  2019-11-13
主要是因为晚上的时候月亮的亮光让人感到很凉爽,所以人们就想象出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