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没完没了电影?为什么现在冯小刚拍不出像“没完没了”这样的电影了?

如题所述

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早期冯氏喜剧。不止现在冯小刚无法拍出《没完没了》这种冯氏喜剧电影,中国第五代大导演都无法回归,拍摄出巅峰时期的艺术片。

我们都知道,2018年因为“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引起中国娱乐圈的地震。这件事情当中,当时崔永元炮轰的主要人物,除了范冰冰还有就是冯小刚。

冯小刚人品此处不再评价,但冯小刚早期的冯氏喜剧,确实非常的不错。最近没事又重温冯小刚的喜剧片《没完没了》,再到《不见不散》等电影,此事确实值得分析一下。

《没完没了》这部电影剧情不算复杂,主要讲述了葛优饰演的男主角韩冬,韩冬是一名出租汽车司机,为人老实厚道。韩冬经常把车包给傅彪饰演的男二号阮大伟。

这个阮大伟非常的不厚道,拖欠韩冬的包租费近10万元,那个年代的10万元有多少,想必大家都有概念,放到现在阮大伟是名典型的老赖。

韩冬没有办法,铤而走险将阮大伟的女朋友小芸绑架了,逼其阮大伟还钱。但韩冬不太相信老实善良的韩冬会做这事,最后反倒把女友小芸和韩冬推到了一起,从而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而且荒唐又现实的故事。

总的来说,冯小刚这部《没完没了》,与之前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合称是冯小刚驾岁喜剧三部曲,同样也是冯小刚早期代表的冯氏喜剧的作品之一。

冯氏喜剧的核心所在,一直都是现在被人称作“京圈”诞生的作品。

这批人中的核心还有著名的作家王朔,当初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后面还有《一声叹息》之类的作品。

后来一直有传,冯小刚和王朔因为某些事闹翻了,但是不管如何。冯小刚的冯氏喜剧,直到后来的《天下无贼》后转型不提。

冯氏喜剧本质都是北京那群“大院子弟”,拍摄的反应北京人本土的日常生活,说得好听些就是北京本土文化。

冯氏喜剧不管背景如何,不管故事如何,不管角色如何,但这些电影有点全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北京人的贫,这种贫不止贫嘴,包括生活和行为方式上。

冯氏喜剧里所有的喜剧电影,都是一种游戏调侃的北京方言,一种京津地区的冷幽默,一种自我调侃,一种自我讽刺。偏偏因为在皇城脚下,他们又像现实“京圈”那帮人,有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

现在冯小刚为何拍不出《没完没了》,拍不出冯氏喜剧了?

原因非常简单,不但是生理上的这帮子人全都老了,渡过了文艺创作的巅峰期。更因为现在生活环境和时代氛围全都变了,这帮人的心态和思想观念,全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中国第五代大导演包括冯小刚们,他们出生都是在50年代,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是经历了新中国很多历史大事件的,他们的记忆非常的深刻。

所以,当他们成年从事文化行业拍摄这些作品,才会拍得那么优秀。

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80年代中国还是谢飞,谢晋等第三代,第四代导演活跃的日子。在80年代末期,张艺谋和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就开始崭露头角。

90年代是中国第五代大导演电影巅峰时期,中国90年代经济又迅速的发展。冯小刚不是理论意义上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但好歹赶上了末班车。(冯小刚首部轰动的电影是97年的《甲方乙方》)。

这么一来,中国第五代大导演顺应历史潮流,一跃成为中国内地电影行业的精英。

然后就是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过后,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中国第五代大导演还有冯小刚们,都转型拍摄商业大片。

但中国第五代大导演和冯小刚们,毕竟不是成长在美国美国好莱坞商业大片环境下。所以,他们理解并拍摄的商业大片,与美国好莱坞不比了,与香港商业片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就造成了中国第五代导演觉得自己商业片很好,又有外国商业大片的元素,什么人多,什么大场面,什么摄影和特效,又有他们自己以为文化元素。

最终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商业和艺术结合得很差,很多中国观众觉得第五代大导演们的电影,徒具虚表假大空,但他们已经架到这个位置了。

第五代大导演都六十几的人了,再想拍摄年轻时候的电影不太可能。

这不止是冯小刚拍不了冯氏喜剧,是中国第五代大导演都不可能再拍摄年轻时期的文艺片,你看张艺谋有重拍《归来》,再到没上映的《一秒钟》,虽然口碑不错,但距离巅峰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差距也有很远。

总而言之,中国第五代大导演和冯小刚们是不可能再回去了,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时代也变了。

更多关于中国第五代导演和冯小刚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7

作为“冯氏喜剧三部曲”的第二部,《没完没了》让观众见证了冯小刚从小市民的嬉笑怒骂到大制作商业电影的完美转型。此后的冯小刚,是一名越拍越成功的商业片大腕,却越来越脱离于普通人的生活。

再看二十年前的《没完没了》,给出了一个典型冯氏喜剧的完整套路:巧妙的把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融入到搞笑又煽情的故事情节之中,最后给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看那个时候拍的冯氏喜剧,虽然没有瑰丽的风景画、壮阔的镜头感、成熟的场景调度,但却多了分生活的温馨、岁月的感伤、怀旧的味道。

纯粹,曾经是冯小刚最好的一面

在电影《没完没了》中,葛优饰演的小人物韩冬是那种嘴笨、手笨还太守本分的底层小人物,对于他来说,辛苦干活的目的,就是能让植物人的姐姐在医院过得好一点。

哪怕被傅彪饰演的小老板阮大伟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发放拖欠许久的工资,甚至不给好脸的杵倔横丧一番,老实巴交的韩冬也从来没想动过什么歪脑筋。

最后还是吴倩莲饰演的阮大伟女友小芸出的“歪点子”,才上演了“假绑架换真钞票”的大戏。一看玩大了不好收场,才一番骚操作弄得阮大伟赔了女友又破财。

即便放在二十年后的当下,葛优塑造的这个小人物形象依然立体、丰富、有细节、有说服力,因为即便经过了二十年的历练,小老百姓还是那个小老百姓,只要不昧良心、能给口饭吃,是绝不愿有什么非分之想的。

像《没完没了》中韩冬这样的人物,正体现了“国民导演”冯小刚当时的创作特点——植根于老百姓、逗笑老百姓。他拿捏的越准、越到位,票房越会实打实的反映出来。

情感,曾经是冯小刚最执着的地方

演戏的人总要不厌其烦的强调“带着感情”,其实现在的电影最缺的就是真情实感。

一说到草根小民就非要在“卖惨”的道路上疯狂试探,殊不知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表演状态甭说引起观众的共鸣了,怕是连导演和演员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

为了姐姐高昂的医疗费,《没完没了》里的韩冬想过苦口婆心的哀求,也做过无厘头的捉弄,甚至干出了绑架人质这种事,看起来挺荒诞的,脱离现实了,实际上却是一个没权没势的小人物在无奈和心酸面前的彻底释放。

为什么观众认可这个“离经叛道”的剧情,因为有真情实感撑着,他们同情韩冬,看着阮大伟百般捉弄哈哈大笑,这是一种默契,就像发生在真实世界里对朋友、对街坊的那种感情的共鸣。

影片最后,韩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日子”——看透了阮大伟的小芸,被其貌不扬的韩冬那种善良、质朴甚至有点蔫坏的性格打动了。

看起来漂亮时尚的小芸跟韩冬之间就没太多共同点,然而在共同经历了一番戏弄之旅之后,他们建立了一种超乎理性的感动与深情。

重复,再也不是冯小刚的态度

“贺岁片三部曲”之后,冯氏喜剧越来越大气、越来越时髦,特别是《大腕》之后,再也不是王朔式的碎嘴子,改走话题引领、现实主义路线。

这些年,回顾冯小刚拍过的影片,从《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到《我不是潘金莲》、《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看得出冯小刚不满足于成功的喜剧片导演这个头衔,将各种类型的影片尝试了个遍。

冯小刚近年来导演的电影几乎拍一个成功一个。强大的个人魅力和票房号召力自不必多说,特别是挖掘和引领现象级话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尝试新事物、新类型的魄力,才算得上冯小刚的成功之道。

然而,很多观众还是怀念那个“国民导演”,怀念被奉为经典的“三部曲”。相信冯小刚也不是没有权衡过,但是架不住资本和票房的诱惑,于是就有了2013年的那部《私人订制》。

可以说,《私人订制》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中评价和口碑最低的影片之一,它算得上是常胜将军冯小刚的“滑铁卢”,甚至让人想起了“专业人不干专业事儿”的《夜宴》。

《私人订制》失败在哪?看起来是重复,其实是脱离生活。其实冯小刚也算出了结果,架不住影迷起哄架秧子。正如豆瓣中对本片的评价:咱还是相见不如怀念吧。

第2个回答  2019-04-04

没完没了的电影作品在我看来是因为有市场,像很多美国的大片都是没完没了地拍,但是观众们仍然喜欢,我们也总会忍不住的想要去看。如果这个作品没完没了但是剧情又不拖拉会有更好的市场。

像冯小刚这样的导演,他拍的电影更具有文艺特点,艺术气息浓重,我觉得冯小刚导演并不看重商业性,更看中的是艺术性,电影很亲民,而且似乎也总能从他的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就没有了国际性,更适合国民。同时艺术性大的电影也不适合去没完没了的拍,如果没完没了的拍总会让人觉得邋遢,反而没有那么吸引观众了。文艺片有文艺片的效果,也并不适合没完没了,像美国的一些科幻片就非常适合没完没了地拍,因为想象空间更大,也可以更有市场。像《芳华》这些就不适合去拍第二部,因为如果有第二部了反而更邋遢,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以上呢就是我对这个的看法,其实呢各有各的好,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也拍不出来没完没了的电影。各有各的特点,冯小刚导演的作品也不适合没完没了。

第3个回答  2019-04-05

1999年上映的《没完没了》并不算轰动的一部片子,但却让人印象深刻。虽说《没完没了》不算是冯小刚里程碑式的作品,但是对于《没完没了》剧的剧情和风格还是倍受肯定的。

在剧情方面,《没完没了》讲述的是貌不惊人的出租车司机,为了报复拖欠工资的老板而绑架老板的女友的故事。背后却牵扯出照顾亲人的温情,最终老板的女友“倒戈”,反而爱上了出租车司机。《没完没了》剧的特别之处在于,以诙谐的手法带出了亲情与爱情的点睛之笔,而片中一系列捉弄老板的鬼点子占据了《没完没了》的时间线,也正是这些搞笑的元素丰富了本片,让人笑中有泪。

另外,冯小刚导演是国内知名导演,其电影成绩非常之多。《甲方乙方》、《大腕》都是他的代表作。圈内人评价冯导是一个游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鬼才导演,他一边迎合大众观影的口味,一边又不甘心放弃自己对于艺术的需求,所以在冯导执导的片子中,总是“双轨并进”的线路。

每一部电影和纯粹的贺岁商业片,它都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而《没完没了》也不例外。而为什么冯导现在拍不出类似于《没完没了》这种风格的片子?有人说是因为他更侧重于商业方向,少了一些艺术性,重点有了偏移。

对于演员班底方面,男主角由葛优担正。他与冯导之间有多次合作经历,所以两人合作起来也是驾轻就熟的。要单纯从演技来评级,葛优在《没完没了》中发挥是非常自然流畅的,每一个语言和动作都是活脱脱社会底层小人物,在捉弄老板的高潮部分,他又充分发挥了喜剧天分,让那些笑点很自然的融入其中,追剧的同时也为葛优的表演而拍案叫绝。

女主方面吴倩莲搭档葛优是一个新鲜有看点的组合形式,她出演过《天若有情》、《半生缘》等多部经典片子的女主角,就大荧幕的镜头感来说她是非常到位的。但是在《没完没了》剧中,或许是吴倩莲不善于游走在喜剧和文艺剧之间,较之于葛优的流畅自如的演绎风格,吴倩莲的表现略有生硬。尤其是剧中角色的定位是活泼可爱,总觉得她在《没完没了》的表现比较严肃,没有很好带动观众的情绪,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的一个演出。

虽说冯导还吐槽过《没完没了》拍摄的很痛苦,但是从整体剧本、故事结构来说本片还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它讲述了老百姓比较熟悉的职业,亲切感很强。而且故事细节也很丰富,兼具笑点与泪点,观影后也引人深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03

这是一部典型的冯氏幽默的喜剧。个人是非常喜欢冯小刚导演的早期作品的。葛大爷的饰演的司机韩冬和傅彪饰演的阮大伟之间,可以说是一个老实人遇上一个老赖,简单的事情当遇到了吴倩莲饰演的小芸的时候,三个人的关系开始慢慢的发生变化。这是一部浓浓的北京风情,浓浓的北京胡同味儿的幽默电影。

这部片子这部作品的格局很小,不起眼的北京本地小人物,不算激烈的人物之间的纠葛和小故事,但是于我们大多平凡而普通的人,小才是生活。所以这部剧的格局其实又并不小,它深入每个人的生活。我们都会有遇到借钱不还的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缺钱想做坏事没勇气的情况。这反应了老实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烦恼。

在制作方面没有什么恢弘的场景,却让人新生亲近。情节方面流水天然,水到渠成。韩冬和小芸后来对大伟的报复方法,处处都是亮点。在演员方面,年轻还有头发的葛大爷、傅彪、吴倩莲的这三个主角都讲细节演绎的风场到位。毕竟都是戏骨,真的可惜傅彪早逝,不然现在绝对是国宝级的演员。

再来说说冯导近些年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莲》,《非诚勿扰》,《老炮》,还有风云不断的《手机》,都让这位原本才华横溢的导演陷入了非议和质疑。其实电影是最能反应社会的文化现象。对于流量明星的使用,为了迎合市场,势必要牺牲一些。

但我并不认为冯导就此江郎才尽了,《芳华》我认为就是近几年冯导的一部非常亮眼的作品。对冯导还是有着很高的期待,期待他新的更好的,更加不一样的作品。毕竟,人不可能同一条河流,导演也不可能永远只拍一部作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