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新中国建国后最初29年在艰难中开始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写一篇500字的分析,怎么写?

如题所述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在选择工业化道路时对两种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中国当时发展的情况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在借鉴苏联经验和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基础上,最终确立了一条以重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农业与轻工业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建国初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建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中国的仁人志士经历一百多年的探索,最终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一穷二白”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基础的真实写照。土地改革之后,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是互助组,初级形式的农村生产合作社数量还极少。旧中国当时存在的是大量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所建立起来的小生产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而工业只占到30%。由于长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且工业体系很不完整。农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不仅比重较大,而且民展极为落后。由于国民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经济形势极度紧张,加之落后的农业,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新成立的中国总体而言还是一个农业国,如果不尽快实现向先进工业国的转换,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就相应地无法得到巩固。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而只有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促使农民和小生产者走向联合,采用先进的生产形式,才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2.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比重较大,资本主义经济比重较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