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可以戏说吗?

如题所述

本来,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不管是历史小说,还是历史影视剧、历史舞台剧,必须按照小说创作规律和戏剧创作规律,认真地戏剧化地说故事。现在,历史剧可不可以戏说,又真的成为一个问题了。因为文学界、影视界和戏剧界不知从何时起,硬生生地造出了正说和戏说两个概念,并把历史题材作品强行装入这两个筐中进行品头论足。作家和剧作家在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下进行创作,评论家在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下进行评论,甚至于作品审查机构也按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为作品发放准生证。我认为这是当下文学、影视、戏剧界突出呈现的一大怪现象。这种怪现象的出现,耐人寻味。类似的怪现象还有不少。如对立看待传统和创新,对立看待主旋律与多样化,对立看待生活的主题和边缘。这类怪现象导致了创作者、评论者和广大受众失去了对文艺创作中必须的对利害层面追问的好奇心,致使伟大的作品千呼万唤出不来。仅从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而言,厘清正说和戏说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事关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特别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受众面极大,影响力极强,如不再在理论层面上完成正本清源的工作,结果不只会产生一批又一批基因有问题的作品,而且会影响中国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认知历史的能力。在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中,不可能实现无一字无出处的正说。所谓的正史,对作家和剧作家来说,也是不可全信的。作家和剧作家只能从正史中选择出一种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正史对作家和剧作家创作作品的作用是重要的,也是有限的。作家和剧作家只能无限接近历史的本相,而不能穷尽历史的本相。通观中外历史,客观、公正、翔实的与历史同步的记录,从来都是少之又少,留给后人的多半都是历史事件不同的当事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作的种种记载。这些记载常常还会因为当事方日后所处位置的变化,有的做了删减,有的做了增添,有的做了变性或者美容之术。有时,甚至当事人的回忆,都是靠不住的。所以,我们说所谓正史的记录有的时候也是靠不住的。当然,无厘头式的对历史的真相的胡编戏说,更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大忌。对于历史剧中这种“戏说”的批评已经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在我们看来,这种“戏说”等同于胡说八道。形而上学的所谓正说,胡说八道的“戏说”都是有害的。何谓成功的作品?中国的《三国演义》算一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多半都算是成功的,如《李尔王》《哈姆雷特》《亨利五世》等。这些作品都有大量的戏说。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历史剧能不能戏说,而是如何向伟大的历史小说家、剧作家学习戏说的问题。独立的精神品格,超拔的理论高度,幽远深邃的思想力度,洞穿纷杂历史现象的锐利目光,力透纸背的直达历史本相的表现力,动用一切手段占有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广阔度,能给多数人以启示的现代意识,无疑是历史剧戏说的先决条件。这些条件是历史题材作品,特别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走出平庸泥沼,走向伟大的根本。伟大的历史题材作品都是在这个根本上戏说出来的。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仍会如此。除此,别无选择。(此文为作者在中国作协影视委员会横店影视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