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如题所述

    以兴趣为起点: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很重要,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引领考生走出泥潭。.比如男生喜欢的游戏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

2.以工作为导向:专业若能与工作挂钩,可以使学习更好地服务工作,在学习中找到工作中遇到问题的答案。现在市场好就业的专业像计算机类的专业。

3.以特长为参考:尽量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扬长避短。

总之专业选择不能盲目,考生要做好理性规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才能全心投入,事半功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5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一、以兴趣定专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兴趣,自己对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方的研究领域最擅长,以后想从事哪方面工作。
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
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
对所报考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有些考生所报考本科所学专业,而有些实力不俗的考生凭着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兴趣选择跨学科报考,这些都值得提倡。
例如:有些考生本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对国际贸易专业感兴趣,经过长期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最终成功跨专业考研。
二、选专业看需求社会需求也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
陆教授说,现在有些研究生专业虽然社会认可度高,但随着该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就会呈现递减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
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从近几年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法律、企业管理、金融、通信等专业。
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待遇高、需求大,但社会需求量较前几年明显“缩水”。
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专业,如信用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等,却悄悄地“火”了起来,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三、以专业定学校从专业角度选择学校,还是从学校的角度选择专业。
通常来说,考生在考研报名时,首先会选择好学校,其次会选择差点学校的好专业。
但是,据了解,有关高校研究生导师介绍,考生要把专业选择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在此建议考生,在定报考院校时,先选定专业,从专业的角度选择学校。
因为研究生教育同本科教育不同,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是向高度专业化的过渡。
考生报考时选择的专业可能会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产生重大影响,并伴随自己终身。
确定报考专业之后,就要确定报考哪个学校。
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包括两大系统,一是高等院校,二是专业研究单位,统称为研究生培养单位。
目前,国共有48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招收教育硕士的院校57所,招收法律硕士的78所,招收MBA的院校127所。
全国共有56个研究生院,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在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方面均较好,可多加关注。
四、备考难易程度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1、本专业本校报考。
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
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专业跨校报考。
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
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
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很大;
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获得。
3、跨专业本校报考。
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
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4、跨专业跨校报考。
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
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
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是两个关键的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
完全而充分的信息。
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五、自身意愿和条件1.考生的专业意愿。
一般来说,确定是否换专业主要看考生自己的意愿。
许多考生高考时的专业选择并非自己主张,而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厢情愿;
或者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个专业,这样考研就成了一个改换门庭、实现自己兴趣和抱负的绝好机会。
还有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将来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些考生在判断专业前途时,就要目光长远一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来理性地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专业的前途,不要盲目跟风。
2.考生的考研目的。
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
就应届考生而言,一些考生就读于名校热门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考研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好的机会,成则更好,不成亦可;
而许多本科专业和学校不理想的考生,则将考研作为人生转折的惟一机会,志在必得。
在职考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部分考生工作很好,考研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是要通过考研跳出原来的小天地,创造新的人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应届考生还是在职考生,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
前者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3.考生的竞争实力。
竞争实力很强的考生,自然可以往高处考,往好处报;
而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则应注意避开白热化的竞争点,报考稳妥一些的志愿。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第一步:要充分科学了解自己。 这里说的了解自己,指的是了解自己与专业选择相关的个人特点,主要包括:能力、兴趣、个性、价值观等因素。这些心理因素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各个专业的适合性。 一个并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学生如果让他去当老师显然是不适合的。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了解学生的特点,例如自我反省、朋友、老师、家长等的评价,尤其是可以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测量每个人的特点。 心理测验法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它的编制通常都依据严格的科学程序,通过科学的分析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将解析学生特点。如果将各个方面的信息汇总,通过沟通、讨论就会对于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第二步:全面的了解专业前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还要全面的了解专业。 通常从高二开始,我们的家长就开始留意着各种各样的与高校、专业有关的信息,甚至还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做成剪报;高考前,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更是铺天盖地的进入中学,让学生和家长挑花了眼。了解专业一定要有重点,也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应该把握: 1) 专业的学习内容、研究范畴与学习方法;3) 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前景;4) 专业对学生有哪些特殊的要求等等; 了解这些信息有很多渠道,但是信息泛滥,导致很多家长搜集的信息不是很及时,正确度不高;同时信息泛滥,搜集和整理起来也非常困难。 我们经过经过严格筛选,推荐一册由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微软、方正等企业的多位专家主笔撰写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专业全新评点》一书。 这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对106个专业的学科内容、各个专业的学习方法、各个专业的未来发展及价值取向进行充分的介绍。其中非常难得的是,各个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都是由本专业进入社会并取得优秀职业的人士主笔,非常诚恳实用,是国内相关题材的图书远远不可及的。高一学生,通过确定目标,早立志,立大志,使学生在高中学习生涯的开始就能明确知道自己对文、理的倾向,因“材”学习,确立未来三年的学习目标,探索自我,思考与规划人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19
建议选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考察对比,1办学资质,有无政府部门审批的办学许可证。2教学设备,是否齐全,是否真正用来实训。3校园管理,校园门卫安全管理是否严格,学生文明礼貌,校园环境卫生等。4师资力量,考察教师数量,学历层次,实战经验,授课水平等。5教学过程,观察上课秩序,学生听课状态,学生是否在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是否规范。6就业安置,考察就业合作单位,就业薪资等就业服务工作。7生活设施,宿舍卫生如何,是否具备热水和空调,食堂价格如何,菜品如何等。就说这么多吧,专业成就梦想,技术助你成功!望采纳,谢谢!
第4个回答  2018-09-21
如何选定专业方向需要弄清以下几点:第一,有申请资格吗?确认自己具备什么条件,或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自己的分数是否达到目标课程和专业的要求。
第二,我要学的是什么?每个课程在专业的不同方向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要查清楚自己所选专业具体是学什么的。
第三,这个专业是否有实习机会?
不同的大学和不同的专业实习期的安排上也会不同。对于打算进入某个领域的你来说,一个在校实习机会非常有用的,它能给你带来雇主看重的宝贵经验和技能,在找工作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强的加分项。
第四,开学后我还能换专业吗?
有些大学的部分专业在开学初的4-6周左右允许你调专业。这对还没有想要打算以后做什么工作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缓冲时间。申请的时候最好确认好专业方向,一般同一个方向下的小专业容易调整,大的专业方向不好调整。
相似回答